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反垄断法论文范文写作 反垄断法、市场结构和上市公司经济绩效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反垄断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反垄断法、市场结构和上市公司经济绩效,本论文为您写反垄断法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反垄断法论文参考文献:

反垄断法论文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论文生态经济论文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摘 要:运用统计和计量分析工具,验证“《反垄断法》通过改变市场集中度影响上市公司经济绩效”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命题.运用行业面板数据方法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反垄断法》提案和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集中度或市场集中的加剧程度;市场集中度和公司经济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反垄断法》通过改变市场结构进而影响公司绩效,起初并未显示出具有促进公司绩效的效果,但有理由相信,其效果将逐渐显露.

关键词:《反垄断法》;竞争;行业集中度;经营绩效;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上市公司;规模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6-0147-06

一、引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介于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之间,冠以中观经济学之说,其原因在于主要以某一部门或产业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其核心问题是“马歇尔冲突”,即企业规模经济性和市场竞争活力(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如何求得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之间有效、合理的均衡,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对该议题具有代表性,前者提出了“集中度—利润率”假说,侧重于市场结构分析,其理论认为垄断是阻碍市场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而后者予以反驳,指出垄断程度衡量指标值得商榷,并论证垄断存在的有效性.两学派各执己见,关于垄断对经济绩效影响方面未曾达到过一致观点.

市场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符号悬而未决,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该法案的出台掀起了理论界的又一次争辩,同时给二者关系蒙上了一层面纱.垄断既推动生产力发展,又加剧社会矛盾.对此,执政者进退两难.对于中国,垄断性的市场结构遍布各行各业,行政和自然垄断挤占资源,出现国进民退等现象,反垄断呼声愈演愈烈.中国反垄断思想和行动早已有之,却一直未曾落实到实处,相继存在过《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1980)、《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价格法》(1997)、《关于外国投资者并够境内企业的规定》(2009)等,然而却未曾形成系统、全面的法律.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该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自此,学者关注焦点转移至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研究,然而,如法案有效性等后续研究却凤毛麟角.

有鉴于此,和以往学者研究有所不同,本文充分考虑到市场结构的外部冲击,即《反垄断法》的提案和出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考察该法案出台背景下不同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垄断或竞争程度的情况.基于2003—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试图回答“《反垄断法》通过改变市场集中度影响上市公司经济绩效”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热点问题.

二、相关理论回顾

关于垄断讨论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垄断有益论”“垄断有害论”和“垄断中性论”.其中,持“垄断有益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垄断促进经济增长.(1)垄断可形成规模或范围经济,节约成本等.(2)垄断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创新科研.(3)垄断厂商获得高利润同时,其职工获得高工资.(4)垄断厂商通过市场势力,获得垄断利润.其代表人物Demsetz(1973)、刘小玄(2003)等.然而,持“垄断有害论”观点的学者则认为,垄断带来社会福利损失.(1)处于垄断地位的厂商通过市场势力提高价格,且大于边际成本以攫取垄断利润,引起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低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剩余,造成社会总财富的损失.(2)垄断厂商挤占资源.(3)垄断厂商创新激励不足.(4)垄断集团达到一定程度,损害竞争、破坏市场机制,其后果是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垄断是否对福利或经济的影响并非单一,而是因国家类型等因素而不同,即“垄断中性论”.该观点认为经济学中谈及垄断存在合理和否,应该运用数字进行论证,垄断所导致的实际收入低于潜在收入是实实在在的损失,而禁止垄断行为又付出代价,“垄断是否有益”是二者权衡的结果.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律的出台承认了垄断行为会造成一定的福利损失或阻碍经济增长,预示着政府要通过法律改变市场结构,进而影响经济.

中国市场经济尚存在着计划经济的影响,存在着众多行政和自然垄断的势力,因此这为探讨垄断和社会福利、经济增长或公司绩效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土壤,国内外学者为探究该问题作了努力.中国关于垄断或《反垄断法》的研究中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以于立为代表的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他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反垄断法》,如王晓晔(1996)以及于立和吴绪亮(2007,2008)论述了反垄断法的起因等,以及薛兆丰(2008)为反垄断法寻找微观基础.另一种以山东大学反垄断研究中心和其他学者为代表的研究,主要关注垄断和经济绩效的关系.如马建堂(1993)最先构建了行业集中度指标,并分析其余行业绩效关系,实证发现行业集中度和利润间并不存在确定的相关关系,主要原因在于特定历史时期主要以政府制度为主,而并非是垄断决定市场行为和绩效.殷醒民(1996)以1988—1990年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指出大多数制造业部门的经济效益随企业规模的增加而提高.戚聿东(1997,1998)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垄断主要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交易成本,从实证角度印证了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经济绩效呈现正相关的原因,主要是技术进步而导致的单位成本降低.在中国,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对于垄断基本上持有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认为它缺乏行业竞争压力,扭曲市场机制,阻碍技术进步和创新,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认为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作为谋求垄断利润的组织,必然造成较低产量较高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引致社会分配不公平,如电信(张维迎和盛洪,2001;杨秀玉,2009)、民航(杨春妮,2005)、铁路(王会宗,2009)、烟草(杨蓦和刘华军,2009)、石油(张耀辉和蔡晓珊,2008)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有所涉及,得出结论都是垄断行为造成了经济绩效的下降.随着研究视角的转变,丹姆斯茨认为,当行业市场集中度在10%~15%时,资产利润随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出现规模不经济;当行业市场集中度超过50%之后,其资产利润率开始和市场集中度正相关,会出现规模经济.孔东民和肖土盛(2011)基于有益和有害两种经济理论假说,针对我国运用计量方法研究得出,行业垄断度和公司收益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以及非线性的倒U型效应.然而,以上研究忽略了研究区间内的反垄断法的出台,对二者关系研究缺乏全面性,同时,为了测算我国《反垄断法》出台的效果,进行如下研究.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反垄断法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反不正当竞争法2018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A、B股双重上市公司B股折价现象
一、引言B股市场诞生之初,投资主体仅限于境外、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A、B股市场相对独立,市场分割状态明显,两者因此产生较大的价格差异。但随。

论上市公司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建立
摘要: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机制尚未完善,大部分公司都面临着股东与经理利益存在分歧、合理监督激励机制的缺乏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

利率市场化、股权结构和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本文运用我国17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在翻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

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影响
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章针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和资本结构理论间存在的关系展开了深入地研究,并探讨了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优化途径,而财务杠杆利益。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