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江村调查论文范文写作 江村调查记(下)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江村调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4

江村调查记(下),这篇江村调查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江村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江村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论文市场调查论文大学生网购调查论文论文调查方法

乡土江村:现代与传统“平衡杂糅”

一直在某一块土地上劳动,一个人就会熟悉这块土地,这也是对土地产生个人感情的原因.人们从刚刚长大成人起,就在那同一块土地上一直干到死,这种现象是很普通的.如果说人们的土地就是他们人格整体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夸张.

——《江村经济》第十一章

现代工业进入农村,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必备条件.同时,工业也是瓦解乡土传统的重要力量.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专门以“促进变化的外界力量和承受变化的传统力量”对比,来分析现代缫丝工厂对江村的影响.今天的开弦弓村,其“工厂化”程度是以前无法想象的,大部分农民早已是产业工人.蒙蒙细雨中,走在江村小道上,我虽然难以找到费孝通先生当年看到的江南烟雨,但依然看到一些不变的景象.

我走访的多个家庭,都是祖孙四代、六七口之家.熟悉村里掌故的干部姚富坤告诉我,全村750多户,有45%左右的家庭是四世同堂.这个数字确实令人振奋.今天,走近开弦弓村老百姓的生活,各个缝隙中都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乡土传统与工业文明是如何相处的呢?就先从农家的锅灶和房屋说起吧!

“堂屋后面是厨房,大小仅为堂屋的四分之一.灶头和烟囱占厨房面积的三分之一.紧靠烟囱有供灶王爷的神龛和小平台.”“在村里,除了祭祀祖先外,最经常得到祭祀的是灶王爷,有时也包括灶王奶奶.等神像是刻印在纸上的,由城里店铺中买来,供在灶头上面小神龛中.”(《江村经济》第六章)这是费孝通先生看到的江村厨房.

今天的开弦弓村,街道弄堂两边,两三层小楼林立.但“堂屋后面是厨房”的建筑格局还依稀可见.楼房后边或旁边常有一处留着黑瓦的平房,那就是伙房(厨房).农家新楼房留有宽敞明亮的厨房,灶台、抽油烟机等现代设备一应俱全,但村里人仍然习惯留一处厨房.我走进多家厨房,迎面是砖头垒砌的灶台,高高的烟囱通向屋顶,一眼就看见了灶台上的神龛.

笔者看到的,或者是一张印刷神像,或者是烧绘在瓷砖上的灶王爷像.祭灶习俗在这里依然盛行,不仅过年过节家庭主妇在厨房祭灶,就是遇到婚丧嫁娶、盖房上梁、儿孙考试这样的家事,主妇们也习惯于祭灶.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开弦弓村,但并未一下子完全改变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类似灶王爷这样有宗教色彩的传说,显然早已不具备“神秘约束力”,但它已成为农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仍然在流传.

开弦弓村的厨房并不仅仅是传统祭祀的场所,还保存着生活功能.我早晨和晚上都看到主妇在厨房烧火做饭的场景,炊烟与小河依然是开弦弓村幽静闲适的重要元素.厨房都有一口大铁锅,一是日常用来蒸煮食物,每个厨房都积存了秸秆,主妇们习惯于用秸秆烧火;二是过节为全家老少蒸年糕,做大锅饭.这让笔者联想到村里四世同堂的农户数量.一家四代人过节团聚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仍然凝结在这传承了多少代的厨房里、大锅里.

费孝通先生上世纪50年代重访江村的时候,全村只有一座二层阁楼,他就住在这家姓周的村民家里.如今,开弦弓村满眼都是二三层的楼房,九成以上农户已经住进楼房.我在村里遇到55岁的刘珍,她上世纪80年代初从靖江到吴江打工,1984年嫁到开弦弓村.她家的住房演变直观地反映出村里人房子的变化.她嫁过来时,全家八口人只有两间老屋.当时家里最大的愿望就是盖房子.结婚之后,在老屋旁边盖了一处平房,没过几年就换成了二层楼房.2004年,他们把砖混结构的楼房翻盖成今天这个样子——一栋瓷砖贴墙的两层别墅.

开弦弓村农民的房屋结构往往是一层待客二层住人,进门是高大宽敞的门厅.这门厅大概类似费孝通先生当年看到的“堂屋”.他說:“堂屋最大,用来作劳作的场所,等天冷或下雨时,人们在这里休息、吃饭,也在这里接待客人或存放农具和农产品.它还是供置祖先牌位的地方.”在这高大的门厅里,看不到祖先牌位了,但能看到当代江村人的农具——摩托、自行车,甚至农用三轮车.

门厅尽头,左侧有一扇门通往厨房,右侧又隔出一间房屋.故事全在右侧那扇门里,那里镶嵌着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

那常常是留给爷爷奶奶辈老人的房间.把老人安置在这里,与儿孙辈相对分隔,给他们留出一个独立空间.更重要的是方便老人进出,省去了上下楼梯的麻烦.我探访了两家的老人房间.面积大小不一,但都设置有方便的水冲式卫生间,家具摆设也都“上了年纪”,有的还安放着古旧的木板床.这一方面营造出老旧气息,迎合老人的心理习惯,另一方面也方便老人的生活,可以说体现出了农民的朴素用心.

1981年费孝通先生三访江村时,对老人卧室也有过一番观察,而且得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说:“就在我们参观的新房隔间是老一代的卧室.在这间卧室里我看到的是我幼时所熟悉的我祖母房里的陈设,我祖母是太平天国时嫁到我家的.”由此他感慨道,“我直觉地感到过去农村里生活物资基础更新率是这样缓慢,使两代卧室的对比如此之鲜明.”

农村生活用品更新快慢不仅直接反映出农民生活的变化,而且是衡量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今天的江村,我们只要获准登上二楼,就能看到内容丰富的“隔代变化”.二楼的卧室完全按照城市生活样式,隔出不同房间,住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父母的房子相对简单一些,但已经找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影子;儿辈房间则保留了很多结婚时的物品,床和衣柜等生活用品,都是时髦的样子;孙辈房间明显地标示着孩子的年龄,墙上贴着识字图画,家具上摆着布娃娃.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走,似乎在翻阅一户农民两三代人的“生活编年史”.

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乡土气息也会产生“摩擦”.早晨走在街巷间,笔者看到一种原始的炉子放在空地上.那是一种类似木桶样的炉子,塞进柴禾点燃,再把水壶放在上面烧.过去,这是农户常见的设备,现在的新式楼房显然没有给它留出空间.于是,老人们就把炉子拿到门口来.笔者曾经问一位正在烧火的老人,炉子烧水和煤气烧水有什么不同,他的回答是:“习惯了.”这样的“习惯”在上年纪人那里一定还有很多,限于走访时间,笔者没能做更系统全面的观察.值得庆幸的是,旧有生活习惯并没有与楼房里的现代生活发生“冲突”.传统乡土气息的存在给这种旧习惯的改变留下了很大的缓冲空间.这种改变也许要一两代人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这正是一个村庄“无痛”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江村调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江村调查原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风月记(组诗)
暮春义乌江别芷父鸡毛换糖,从一根白发开始我的河床日益堵塞,泥沙俱下兰溪埠头,萧山哺头,义乌拳头三头加六臂,我也没有学会规划自己请看今日。

生活琐记(组诗)
回乡记连绵群山先收下,这童年的风景多年之后,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山泉比月光更加清澈,捧起一掬就能轻易照见那些混沌的日子布谷鸟穿梭林间,。

2018肯尼亚Safari之旅游记(三)
Day 6 纳库鲁湖寻狮探犀2由于我们的设备不能远距离拍摄,也难以应付更弱的光线,因此在其他三辆车选择早上6点半就出发拍摄的情况下,我们将出发。

2018肯尼亚Safari之旅游记(二)
Day 3 奈瓦沙湖观鸟吃过早饭,我们离开了优美的安博塞利,重新向内罗毕方向进发,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上的奈瓦沙湖,观鸟将是接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