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没落论文范文写作 去国还乡,西方没落和撕裂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没落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去国还乡,西方没落和撕裂,本论文可用于没落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没落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没落论文参考文献:

没落论文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去哪里投稿西方哲学史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西方美术史论文

W-王昭阳X -谢青桐

移民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的移民历史可以上溯到古代,而直到今天,全球精英的海外迁徙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去年年底,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发布《2016国际移民展望》报告,数据显示国际移民人数再次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态势.中国仍是最大移民输出国,包揽九成投资移民,大部分移民依旧选择传统移民国家—美国.

然而,在去国还乡之间,还有着大量数字无法揭示的心路历程,有一些可能根本无法用传统的理论框架去解释.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移民的电影、小说,它们在述说的是关于移民群体的故事,当中有很多悲欢离合.机缘巧合之下,我有机会和两本关于移民的非虚构作品以及它们的作者结缘.

两年前,在书店买到了王昭阳的《和故土一拍两散》,除了被优美的文笔打动,也感触于海外移民在故土和新大陆之间的尴尬和身份困惑.

今年4月,我又有幸读到了谢青桐刚刚出版的著作《越过重洋越过山》,里面描述了更近期的移民心态和故事.

当这两本著作并排放在书桌上时,我萌生了邀约这两位在海外生活了较长时间,同时对移民问题有深度思考的作者,请他们一起谈谈对身份认同、全球化、母语写作等等问题的看法,因此在一个初夏的下午,广州、扬州、圣彼得堡之间有了一次这样的连线.

全球化、多元化、融入是否真的可能?西方的语言文化的没落,以及西方政治的撕裂,到达一个怎样的程度?这些问题,都在改变着我们对当下世界的看法.

文化碰撞:19岁和30岁

X:我非常敬重王老师的选择,在19岁时就出国,而且最终毅然留在异国,选择“和故土一拍两散”.我自己曾经尝试在海外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是我觉得可能我考虑的东西更复杂一些.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我当时离开的时间太晚,我是30岁出去的.

W:30岁和19岁的人,应该说几乎属于不同民族,从心理成长阶段来说.

X:人在青少年时期有一个比较懵懂的不断吸收的时期,包括本土的东西,还有西方的文化艺术,等等.人有很多的选择性,生命也有很强的韧性.

我想到一个词语,叫做“养成期”,这不是一个文化现象,而是一个生命现象.事实上,养成期不仅仅是包括童年期、青春期或青少年时代,可能会更长.比如我,30岁到国外时,之前的30年,就是一个长长的养成期.

W:在我出国的时候,不管从我自己个人的心理成长的状况,或者从当时中国文化界的整个语境,是不存在一个对个人文化认同的反思或认定的.那么我想在整个人类,每一个人从15岁到19岁20岁这个阶段,是处在一个次成年人这么一种状态,他/她特别需要同龄人对他的接受和认可.在我出国的时候,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自费留学是一个谁也没听说过的概念.但当时只要你是中国人,你会英语,你能写出像样的英语散文,直接申请常春藤学院,就有极大的机会拿到全奖学金.我当时就属于这种情况.

可是,当时没有人能告诉我,你作为一个小伙子,来自当时很穷的国家,很封闭的文化,到美国东海岸的贵族小学院,你大概会碰到一些什么类型的同龄人.美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版图是什么?没有一个人,一个长辈或成年男人,能够给我一些稍稍有用的建议.

那么同时在80年代初和我一样最早一批去了美国留学的其他中国人,大量是来自特殊家庭背景,年龄比我大几岁,有过特殊年代社会残酷生存竞争的某种锤炼.所以那些最早的一批留学生,虽然和我一样不了解美国,但是他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 的生存 和成功 ,对于各种社会各种文化的潜规则也有很强的领悟能力.我的状况是十分不幸的.虽然我也上了中学,但那个时代的各种社会现实社会规则我是很不了解的.等于到了美国之后再重新学习一遍怎样做一个青少年怎样寻找自己的圈子和认同.

在我刚出国的前后几年,对于文化认同、身份认同这样的大概念,我是没有想法也没有认识的,我是处于一种 的顺其自然的状态,也是很纠结的状态.

X:那我出国的背景、动机、历史环境、经历以及境遇和昭阳老师完全不一样.我出国时已经是2003年,最初去的是澳大利亚,那年我已经30多岁,在中国的媒体工作了许多年.当时有一个访学的机会.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出国潮风起云涌的时期,这时候,一方面,中国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让很多人对现实充满不确定性,二是这时候国门已经充分打开,一些在技术、知识或者资本上有能力的人,有可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出国途径.

但是这个时期出国的人心绪是非常复杂的,一是他们可能积淀了在母语国的许多职业优势、专业优势、文化优势或社会资源优势.二是他们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之后,国外制度环境、自然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很多优势,对他们来说吸引力依然是很强大的.

多元化和融入真的可能吗?

W:我稍微把话题岔开一点点.在整个80年代,90年代,我的汉语水平本来处在一个很可怜的状况,后来就更加退步了.在美国的青春叛逆期,我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从金融转向写作,但是我当时想从事的是英语写作.这个想法也是十分愚蠢的,因为现在回想起来,80年代我的英语水平也是十分可怜的.所以到了2005、2006年以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已经人到中年,我发现我可以用汉语写出自己看得下去的文章.它不说明我和中国庞大的十几亿人群的关系,而是说明我和我自己的关系.這说明母语文明一直在我身体里沉睡着,有一天它苏醒了,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心理治疗吧.

从这里往后说,《从故土一拍两散》也可以说是对自己心理困惑阶段的告别.我是接受了一个早已存在的现实,而不是对一个变化很大的国家有了新的看法.事实是,我早已离开了中国,也早已不是80、90年代意义上的中国人了.

X:我在澳洲期间和美国期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我和当地的核心社会—白人社会交流的时候,我可以理解他们的文化、电影等等;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人有没有可能主动逾越养成期(包括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时代)形成的和习俗、文化、*、情感、宗教等因素相关的固有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情感机制?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因个体而异的问题,但从一般共性上来说,我个人认为,这是难以逾越的.

结论:关于没落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没落的意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林白北去来辞,百感交集
2007年,在《致一九七五》后,著名女作家林白似乎“停顿”了许久,文坛江湖上也少有关于她的消息。终于,在2013年,她破茧而出捧出四十余万字长篇。

去国还乡记(组诗)
炒茶的下午和下午的茶采茶村姑的手,起码要对准目标迅速出击五百下,掐下嫩芽迅速丢进背篓,才能凑足我们这杯茶一个两个掐下的芽叶马上就死了五。

飘去的岁月,飘不去的爱
摘 要:《乱世佳人》是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终其一生唯一的作品。小说的重要背景是南北战争,战争前、中、后,斯佳丽对土地的感情由不自知的爱发展。

去创业公司,准备好了吗
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创业公司增长强劲,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新登记注册企业达到286 62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