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大英图书馆论文范文写作 大英图书馆掌管中国历史老太太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大英图书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大英图书馆掌管中国历史老太太,此文是一篇大英图书馆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大英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大英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杂志健康大视野杂志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如何写历史论文

吴芳思的家很好找,门前有一小片竹林,门头挂着一条红纸做的游龙—这在伦敦市中心的富人区伊斯灵顿显得颇有些特立独行.

竹子是林语堂的女儿住在伦敦时从家里拿来的,龙是吴芳思儿子的属相.69岁的吴芳思延续着她和中国40多年的缘分.

在英国,吴芳思是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她曾在大英图书馆中文部工作近40年,负责保管、整理中国典藏,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那1.4万件敦煌经卷,这大概是全世界所有敦煌经卷数量的三分之一.这个年近70岁的老太太因此也被人称为英国“掌管中国历史的人”.

“挑战者”吴芳思

她怀疑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实性,质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认为孔子在礼仪方面太挑剔,反对“有组织的宗教”,从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后的第一天就炮轰图书馆过于商业化、官僚化.

退休后的吴芳思独居,她的家比想象的要“寒酸”.沙发、桌椅都旧了,厨房里杂物堆得满满的,小客厅四壁全是书,白天不开灯就显得昏暗压抑.

她喜欢猫,书架上除了各种木头玩具外,还摆着好几只从中国买回来的瓷猫.采访中,一只常来她家的猫也按时到访.吴芳思摸着它的脑袋,介绍这只被她用邻居家小男孩的名字命名的流浪猫.

在英国学术界,吴芳思显得有些“另类”,是个不折不扣的“挑战者”.

她怀疑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实性,认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的贡献被大大低估;她质疑宣称自己在中国生活17年的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一个证据是《马可·波罗游记》中并没有提到喝茶、筷子、缠足和长城等事物;她坦言自己不喜欢孔子,认为这位儒教的圣人在礼仪方面太挑剔;她反对“有组织的宗教”,认为宗教仇恨和隔阂是西方历史上无数重大冲突的源头;她曾担任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一职,是图书馆任职时间最长、位阶最高的职员之一,但却在退休后的第一天,就在媒体上炮轰图书馆过于商业化、官僚化.吴芳思一直在呼吁人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说法、理论再看看、再想想.

“用‘挑战者’这个词形容我似乎有点重了.”吴芳思说,“但我确实是希望人们不要害怕对历史和现实问题重新思考,他们不一定非要同意我的观点,但我希望他们可以重新审视他们自己的观点.”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吴芳思给人的感觉是:爱扮鬼脸,有点调皮,语速很快,句句斩钉截铁,总让人觉得,她的内心还是个小姑娘.追溯她的众多“挑战”行为,也许正来源于当年那个爱瞒着老师,往口袋里藏东西的小姑娘.

幼儿园时的吴芳思总是在午餐时偷偷把不爱吃的羊肝藏在口袋里,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是在“安安静静地反抗老师”.后来稍大一些,别的小姑娘在学校都选择学吹笛子,吴芳思却选了少有人选的双簧.“当你的选择和别人不同时,你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这也许也为她之后选择学当时少有人学的中文埋下了伏笔.

爱读书,是“终极热情”

“中国人对英国文学的了解比英国人对中国文学的了解要多得多.”吴芳思觉得,自己有责任把中国文学介绍给英国人.

吴芳思从小爱读书,这和她后来展现出的语言天赋一样,都是受父母的影响.她父亲在牛津大学读书时的专业是中世纪法语《圣经》研究,毕业后以法语专家的身份进入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工作,是编排图书目录的好手;母亲是个中学法语老师,“喜欢干活儿,整天闲不下来”.

在吴芳思的记忆里,父亲很聪明,常有人跟不上他敏捷的思维.他是个坚定的无宗教信仰者,这导致吴芳思后来对宗教也没有特别的热爱.她认为“有组织的宗教”会让人变得盲目,让人行为受限,会导致宗教仇恨和杀戮,这一观点也许正是发端于此.后来吴芳思在大英图书馆保管中国佛教经卷时,曾和一个日本老师学习打坐冥想,但也没有成功,因为她“没办法什么也不想”.

吴芳思认为,有些中国人虽然信仰宗教,但不墨守成规、不教条.“中国人说,在办公室里是儒教,退休后是道教,这就是不束缚于某种‘有组织的宗教’.”她说.

吴芳思从小数学不好,也不喜欢体育,只是爱读书,说那是她的“终极热情”.她记忆里,11岁以前常去家附近伦敦海格特的一家旧书店淘书、买书,回家看完了,就再卖给书店,买更多的书.

吴芳思说,回想起来,父母在各个年龄段都将“正确的书”推荐给了她.十几岁时,她爱读英国作家高斯的《父和子》,会去伦敦书展上找童书作家安东尼·巴克里奇签名.甚至直到现在,她还喜欢读巴克里奇的书.

对书的热爱影响到了吴芳思后来的择业.大學毕业后,她本想进博物馆,“天天和器物相处”,但后来大英图书馆邀请她去,她欣然接受:“大英图书馆里有那么多古书旧书,所以也可以算博物馆吧.”

直到今天,吴芳思仍丝毫不隐藏她对书的喜爱.每当提到她写过的书,她都会起身去书房拿来,赠送给来访者.吴芳思退休后仍笔耕不辍,“甚至比上班时还忙”.

她即将在英国出版的就是一本名为《中国那些伟大的书》的“书之书”.在此书中,她将向西方读者介绍60本她眼中的中国好书:《诗经》《浮生六记》《小二黑结婚》《 语录》《干校六记》 等

吴芳思觉得,中国人对英国文学的了解比英国人对中国文学的了解要多得多.她记得一次在上海坐出租车时,司机在读《福尔摩斯》,“看了又看,书都翻烂了”.吴芳思觉得,自己有责任把中国文学介绍给英国人.

学中文,“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20世纪60年代末,正是“衰落”“英国病”“冷战”等主题充斥英国大学校园的时期,大学生们都在忙着参加游行 ,而学中文的吴芳思整天学习发音、词汇、语法.

回想自己的一生,吴芳思说,也许她做得最“有挑战性”的事就是选择学中文,这个“决定一生的命运”的选择,也始终让她感到庆幸.

因为父母的影响,吴芳思从小就掌握了法语和西班牙语,她在上中学时想选择一门“越难越好、越不同越好”的外语,并最终有些“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中文,并一直坚持到了大学.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大英图书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英图书馆开放时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海盗劫掠和大英帝国崛起
摘 要: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历史上开始出现海盗行为。在东地中海区域以一种职业而非劫掠团体的形式存在着英国海盗的活动给英国的当时的国家发展。

论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必由之路
摘 要: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近200年来发展的客观必然。近代的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命,都没。

钱穆的中国历史法
摘 要:《中国历史研究法》是钱穆先生根据1961年在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的八次讲演稿修改汇集而成,是老先生讲述他的史学理论和治史方法的重要著作之一。

从大英博物馆的日本春画展谈起
很黄很暴力。这被认为是大英博物馆建馆以来最露骨的展览,16岁以下青少年需在成年人的陪同下才可以入内参观。大英博物馆自2013年10月3日起举办『。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