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课程改革实践论文范文写作 普通高校转型背景下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实践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课程改革实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0

普通高校转型背景下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实践,本论文为您写课程改革实践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课程改革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改革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和职业杂志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职业论文发表职业和教育杂志

摘 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试点转型专业烹饪和营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以课程论理论为基础,对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普通高校;转型背景;职业导向;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一、前言

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课程的转型,一些院校的课程改革实践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对高等教育的分类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最现实的路径.通过对吉林省试点转型专业烹饪和营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笔者以课程论理论为基础,围绕专业课程内容、专业课程的开发、课程目标制订、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对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进行系统的实践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普通高校转型背景下课程改革的认识误区

1. 课程改革即“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些普通地方高校在转型中,认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成“职业教育课程”,这是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的错误认识.高等教育理念有职业导向和学术导向的区分,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追求职业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追求学术性,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职业导向理念贯穿在我国各级高等教育体系中,而认为转型发展实际上就是由传统的“大学”变成了“职业学校”,转型中课程改革即改成“职业教育课程”,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转型后的地方普通高校应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后的课程应是以培养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為目标的职业导向课程.

2. 课程改革即为不同课程比例的调整

有观点认为课程改革即为不同课程比例的调整,主要表现为:第一,被动地按照上级要求对培养计划和课程计划进行简单调整;第二,认为课程改革就是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减少理论课的比例,这样就能培养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观点违背了高等教育的规律,也违背了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更违背了课程的价值追求.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并不是将人培养成为一个纯粹的“操作机器”,而是应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3. 课程改革和普通教师无关

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持被动地接受或观望的态度,小部分具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参和改革,还有少数教师对课程改革漠不关心甚至是持反对态度.通过访谈了解到,少数课程改革领导者认为课程改革是领导部门的事情,和一线教师关系不大;还有个别学校承认课程改革中组织一线教师参和改革的力度较小.这说明,在课程改革中,对一线教师参和课程改革的作用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必须要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力量,才能保证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否则课程改革会沦为形式上的改革.

4. 课程改革和学生和社会需求无关

调查发现,部分院校认为课程改革和学生和社会无关,导致课程改革衔接未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出现了因课程调整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个别院校在课程改革中“闭门造车”,认为课程改革和社会和企业无关.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必须要走开放式办学之路,广泛获取社会资源,和企业深度合作,让企业参和到课程目标制订、内容选择、课程开发实施、课程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普通高校转型背景下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的意义

首先,职业导向课程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于我国各级高等教育体系中都贯穿着职业导向理念,职业导向式课程体系不仅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而且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职业导向课程有利于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职业导向课程符合用人单位或者企业对从事某一特定工作岗位的人才的要求,侧重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这和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不谋而合.再次,职业导向课程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职业导向式课程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和职业性的特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最后,职业导向课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能够获取社会、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支持.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可产生校企联合办学双赢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四、普通高校转型中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的实践

1. 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方案

第一,要确立课程改革的方针,统一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整体方向和指导思想.第二,要建立课程改革领导长效机制,明确课程改革责任,建立课程改革领导机制.第三,确立课程改革制度.建立课程改革制度是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的保障,明确课程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广泛进行社会调研,确立课程改革的原则;同时要确定课程改革模式,从课程目标制订、课程内容选择组织、课程结构、专业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形成科学完整的改革框架体系.

2. 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措施

(1)职业导向式课程目标的制订

依据社会需求、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制订完善的可量化的课程目标,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三个主要维度,分层、分类加以设计,先设计专业课程总目标,再分层、分类形成完整的目标系列.

(2)职业导向式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职业导向式课程内容应选择和社会、市场、生产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作为最主要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以工作为中心”或者以“项目任务”形式进行组织,强调实用性、适用性及实践性.要淡化“学术性”,强化“职业性”;对课程体系的组织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先易后难,避免课程重复,合理安排理论课、实践课和职业素养课,突出实用性;建立“工作任务”式课程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学合一.

(3)职业导向式课程结构安排

以试点转型专业烹饪和营养教育专业的职业导向课程结构为例,理论课程部分以烹饪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以模块化形式呈现;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通修课程和分专业通修课程组成.通修课程主要为国家课程,按国家要求设置.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导向式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要达到高度统一,职业导向课程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

(4)职业导向式课程开发

摒弃传统“学科论”“基础论”的课程开发模式,要体现“职业性”的主要特征,实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职业生涯发展和人格健全的课程价值目标.研究实践中,烹调工艺学课程开发以“职业导向”为追求目标,按照“项目—任务—菜例”形式,将课程内容的呈现和工作任务相结合,形成烹饪岗位职业导向式课程.

(5)课程实施评价改革

职业导向式课程的评价方法要内外兼顾,制订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采用内评和外评相结合的模式,内评以学校为主.从课程制订过程、课程实施过程、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外评采用校外专业机构(政府、用人单位、社会 等)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要深入挖掘课程的“职业性”,制订具体的量化标准,形成科学的职业导向式课程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俞涛,邹龙飞,曾令奇.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内涵和特征[J].教育和职业,2014(6).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普通高校转型背景下职业导向式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编号:JGJX2015D240).

作者简介:魏登(1986 — ),男,硕士,讲师,从事食品科学及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课程改革实践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初中课程改革实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新建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践
[摘 要]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内涵建设的主要举措,新建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应遵循统一性原则、服务地方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创业教育——创·校长说首坛实录
编前:冬月某日,本刊主编高杨女士到洛阳理工学院调研,其间,和屈凌波校长就时下的转型发展、“双创”工作等话题进行交流,一时碰撞出诸多火花。高杨主编。

三本院校转型背景下职业预期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
【摘 要】受当前就业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与其职业预期相关。而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文章将学习动机理论与当前三本院。

民高校转型背景下师资转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进入转型阶段,民办本科高校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在学校转型背景下师资如何转型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民办本科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