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检讨论文范文写作 自省和建构当代中国法治评估问题若干检讨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检讨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自省和建构当代中国法治评估问题若干检讨,这篇检讨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检讨论文参考文献:

检讨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本土法治评估运动方兴未艾.中国法治评估建立在理论、技术、制度和现实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国外法治评估的引入和地方评估实践的开展,积累了大量关于中国法治评估的经验教训.当前,中国法治评估实践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价值标准缺失”“制度指向混乱”“功能配置局限”及“数据真实和监测缺位”.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法治评估,应当从“设立相对统一价值标准”“建立评估制度维度基本框”“明确自身功能定位”以及“建立规范的抽样和复核验证程序”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理论层面的解答和建构,为中国法治评估的调整、改进提供积极的意见或参考.

关键词:法治评估; 价值标准; 制度维度; 样本复核

时至今日,法治在全球范围内的诸多国家得到认可和适用,正如《 和价值观念宣言》宣称“我们相信法治,它公正地尊重和保护着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法治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秩序等价值的保障和条件.“从国际经济领域的投资合作,到人道援助的成效考虑,一国的法治状况都受到相当多的关注,客观和准确地评估一国法治状况就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钱弘道,2012a).在这种背景之下,法治评估营运而生,从美国的兴起到传播至全球多个国际和地区,发展至一种国际化的法治衡量工具,也成为评价一国法治发展水平的标尺,得到全球范围内多数法治国家的认可和推行.中国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引入该工具的,在引入法治评估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功能和任务,着力将其打造为中国法治建设的“助推器”.然而,法治评估引入之后却出现种种争议和讨论,对评估法治内容的争论以及评估方法和技术的怀疑也甚嚣尘上,甚至有学者将法治评估视为一种数字化的工具或游戏(志灵,2008;陈林林,2013).为此,笔者从法治评估的可行性出发,分析法治评估在国内外的实践样态,并通过对中国法治评估实践中基本问题的商榷和探讨,洞悉当前中国法治评估中的不足和缺陷,借此对当下中国普遍推行的法治评估提出合理和科学的改良建议.

一、中国法治评估的可行之基

法治评估在中国的应用首先应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其一是法治能否实现(中国)评估?其二是法治评估是否适合中国法治?其三是中国是否需要法治评估?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结合并指向法治评估的基础.笔者提出中国法治评估的法理基础、技术基础、制度基础以及现实基础四组基础维度,并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证参见表1.

(一)理论基础:法治内涵的可分性

法治评估是指通过法治内涵的概念化和概念的操作化,建立法治相关指标,运用一系列实证方法,对国家、地区抑或是社会的法治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项系统工程.法治评估的关键在于提取和法治概念对应的类型化要素,借此生成出细微的法治指标.事实上,类型化的法治要素在法治理论中早就存在.亚里士多德早就提出了法治的双重意义(亚里士多德,1965),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法治的细化趋势也未停止,并形成三项法治划分的共识(夏勇,1999).自由资本主义兴起以后,学者们对法治要素的划分也趋于精细.马克斯·韦伯提出法治秩序的主要标准(季卫东,2008)、富勒提出法律的内在道德亦即法治的八项要素(2005)、拉兹提出合法性法律模式的八项构成要素(2005)、菲尼斯提出法治八项要件(2005)等.我国学者吸收了西方学者的法治划分思路,基于本土法治国家建设的特征和需求,提出了中国的法治构成要件.李步云提出法治国家的十项原则和要求(2003),张文显提出实现法治国家的技术条件(2007),夏勇提出法治的十大规诫(1999)等.学理上概括的类型化法治要素,历经由简单到复杂、由模糊到明晰的过程,形成内容丰富且层次多样的划分标准,构成了法治评估可行的理论基础.现代各国,无论是成文法国家还是判例法国家,在保持法治价值追求的同时,开始在法治的形式上相互借鉴和学习,使得法治基本要素出现趋同,呈现出一种法治全球化趋势,这些理论上的共识和对法治要素的认同也使得法治评估在中国的开展具有了理论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二)技术基础:指标和统计技术的成熟

在法治的概念可操作化为不同要素的前提下,如何将法治的各种属性和特征抽离成各种可测的、可数据化的指标,仍需要可行性的技术支持.这种技术支持主要源于指标自身的认知功能和先进的统计分析技术.

一方面,法治指标自身具有认知功能.作为一种测量尺度,指标能用来准确描述、反映、比较和评价法律现象及其发展和变迁的规律(冉井富,1999),准确反映法治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缺陷.认知功能强调法治指标具有可计量性、概观性、现实性概观性是指法治指标能够描绘某个国家、地区的整体法治图景.可计量性指法治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是具体、精确、直观的,是可以计算且可以用于横向比较的.现实性指法治指标是法治建设的现实反映,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法治实施的运行现状、运行效果和运行变化等.,通过对法治概念的层级操作,使抽象概念下降到经验层次,形成可实际测量的法治指标.通过数据汇总并按照权重比例折算成为直观数字,评估区域对象的法治程度,对比不同区域的法治差异,并引导社会成员对法治建设形成最优行动选择.

另一方面,量化方法和技术的成熟和进步.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以统计分析为核心的定量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研究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量化技术包括指标操作、抽样策略等都较为成熟,统计应用也从最早的简单百分数等统计量发展到回归和方差分析,再发展到多元统计分析、结构方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这些技术手段从经济学、社会学领域逐渐扩展至法学领域,白建军以“死罪”案例为样本进行法律解释学的实证研究,作出死刑阶梯和关系的分析就是很好的例证.随着统计分析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推进,通过计量和统计技术把握研究对象的共性问题成为现实可操作的方法,为法治的评估量化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

(三)制度基础:相对完备的规范体系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检讨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生自我反省检讨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建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
摘要:建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依据三个基本原则:全民价值系统原则,是指该价值系统应当为全民所遵守,没有任何个体与团体可以例外,特别强调应专门。

和当代中国制度现代性的建构
摘 要:制度是现代性“嵌入”社会生活的中介。邓小平在改革进程中对利益制度、权力制度和能力制度的思考和设计,为当代中国制度现代性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当代中国几次文学论战看理想文学批评之建构
摘要:本文所探讨的“十七年”时期姚文元所参与的文学论战、“文革”结束之后的《苦恋》论争风波以及2000年初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战,代表了当代。

当代中国运动式治理分析
[摘 要]运动式治理作为在中国产生的的治理模式,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独有的内在逻辑。中国政府面临着许多突发性的社会问题,往往以“运动”治理的形式自上。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