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指导意义论文范文写作 的生态观与对我国政府生态治理的指导意义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指导意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的生态观与对我国政府生态治理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指导意义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指导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指导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旅游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生态经济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摘 要:的“生态观”,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了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全民参与的生态观、同步协调的生态观和依法行政的生态观等多个方面,这些基于对中国国情深刻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精辟总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指导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特殊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政府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A84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5-0025-04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这体现了我们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其实早在1983年12月,为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的密切关注下,国家就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后环保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尽管在生前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在他的各种讲话和实践中,却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之光.笔者认为,认真梳理和深入分析这些散见于相关文章和谈话中的“思想之光”,对于指导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特殊的理论价值.

一、的生态观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效应”得以显现,但与此同时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具有强烈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在社会发展中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和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态观”.的“生态观”,虽然没有长篇大论,但也不是简短零碎的片言只语,更不是偶尔为之的突发奇想,而是一个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站在政治家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阐释和深远思考.

(一)自然和谐的生态观

推动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的.如若不惜破坏生态环境而过分地索取自然资源,其结果必然是遭受自然的“报复”,并给后代留下恶果.鉴于“”期间一味强调“以粮为纲”,只考虑人吃饭问题,而忽视自然界承受底线的错误思想,提出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张.认为,要了解当地的土壤、气候、温差等,不可盲目跟风,区域生态环境适应什么才发展什么,切不可硬撑.对于北京污染严重的问题,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提议要多种草,以减少污染,并通过对地理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而指出桐树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北京要搞好环境,种草种树,绿化街道,管好园林,经过若干年,做到不露一块黄土”[1];1980年,在四川峨眉山考察,针对当地大量种植玉米而不种树的情况,他指出要确保水土不流失,应多种树而非粮食.“垦荒不要鼓励,开荒要砍树,现在四川最大的问题是树林少”[2]80;而对于太湖周边因“围湖造田运动”对生态平衡造成的负面影响,敦促当地政府尽快想办法解决,以免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些观点都充分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十分推崇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希望人们不要刻意地“标新立异”,否则会得不偿失,而是应从符合生态规律的本身特点出发,去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

(二)全民参与的生态观

生态环境问题是涉及到全人类能否延续的重要问题,与人类的每个个体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应当是全体人类共同的话题.对此,提倡以全民植树的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恶劣的趋势.1982年11月15日,他在会见来京参加中美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会议的美国前驻华大使伍德科克时谈到,“我们准备坚持植树造林,坚持它二十年、五十年.这个事情耽误了,今年才算是认真开始.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连草都不长,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所以叫‘黄’河,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我们计划在那个地方先种草后种树,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1]为有效推动广大公众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他还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和奖惩制度.”[1]并指出这是一项长期的利民工程,需要代代相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1]不但极力倡导义务植树,还身体力行,每年都抽空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由此可见,在看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

(三)同步协调的生态观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特别是1978年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各地都热衷于寻找资源优势,挖掘潜在的自然资源,盲目的开采、肆意的砍伐、粗放的利用等行为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以一个伟大战略家的锐利眼光,从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指出:“重视提高经济效益,不要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3]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但也要注意将经济发展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同步,不能顾此失彼,要注意在发展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者有机统一.1978年,在大庆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把‘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处理好”,“如果不解决污染,功不抵过”[4].正是在的极力倡导下,1978年,明确提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等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5].这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以名义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作出的重要指示.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更是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发展的“同步发展战略”写入报告,从指导思想上改变了此前单纯追求以经济高位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相互促进作用的深刻认识,再一次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即经济发展不能单纯地关注经济增长指标,而是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意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

结论:关于指导意义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指导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新常态下我国政府经济治理方向和策略分析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背景,对新常态下我国政府经济治理问题进行思考,在简要评析了经济史上几种典型的经济增长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路径
摘要:文章以四川省生态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情况为我国生态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样本,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现状,将公共管理领域的治理。

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完善
摘要:政府采购涉及到了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项因素,因此,必须要设置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政府采购的开展进行管理和规范。对此,文章在梳理相关。

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体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财务会计体系也面临着改革的趋势,因为我国经济齐头并进发展使得政府财务会计体系也变得繁琐复杂,政府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关系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