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含义的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含义的新,关于免费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每一个“化”实际上都是两个“化”的对立统一.中国化与化中国、时代化与化时代、大众化与化大众是三个矛盾统一体,其中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生的两次飞跃,既是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两次选择的过程.在两次飞跃中“三化”的使命是有巨大不同的,第二次飞跃的任务比第一次更艰巨、更伟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含义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1)06-0041-03

收稿日期:2011-08-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07BKS0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昀献(1956-),男,河南汝州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10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首要任务,深刻阐述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我们党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为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一、“三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2].这里的三个“与”实际上已经概括出了“三化”的基本含义和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化”有各自的基本内涵,但又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个过程.中国化是前提,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只有同中国国情和民族传统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时代化是灵魂,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历程;只有与时展同进步,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大众化是目的,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武装群众、改造世界、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只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产生不竭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和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3].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化”各自的基本内涵来讲,每一个“化”实际上又是两个“化”的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要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同时要马克思主义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要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在这三个矛盾统一体中,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目的;没有前者后者就无法实现,没有后者前者就没有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化中国是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其目的则是要改造中国,即把这种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引导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中外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要密切关注现实问题,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化时代是目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实践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1]11,因而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1]11.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目的不是为时代化而时代化,而是引领时展进步,是“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1]12;是在推动世界格局变化、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时代风云变幻,不断从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中汲取新的营养,始终引领时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洞悉时展变化大势,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制定出符合时展要求的理论、方针、政策,从而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正从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面前,我们必须以宽阔的视野、宽阔的思路、宽阔的胸襟,认识和把握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在复杂多变的时代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探索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做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目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性到具体化、由学术性到通俗化、由少数领袖人物的理念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如同同志所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4].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还不在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人民群众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取决于其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只有与人民共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扎根于群众之中并永葆青春活力.人民大众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人民共命运,人民大众才会真学、真信、真用,才能转化为人民大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改变亿万人民群众的命运为己任,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认同和掌握,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才能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力量、实际能力和自觉行动.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如何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不仅是摆在全党面前必须科学回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而且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只有逐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奠定充分发挥人体作用、真正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基础.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马克思主义方面论文范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并强调了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其中首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现状和方法论
摘 要:马克思主义通过分别与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相互结合,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而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当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逻辑关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性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创新发展。时代化是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