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关于资管新规论文范文写作 资管新规后结构性存款业务和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资管新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资管新规后结构性存款业务和,本论文可用于资管新规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资管新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资管新规论文参考文献:

资管新规论文参考文献 新经济杂志农村新技术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资管新规发布之后,银行保本理财业务走进了历史,许多银行通过保本理财稳定客户、吸纳低成本负债的业务模式受到极大挑战.而正是这一背景下,结构性存款越来越引起市场的注意.从数据上来看,2018年3月末结构性存款体量为8.8万亿人民币,较年初增长了26.47%,一季度增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其中个人和单位结构性存款较年初分别增长37.15%和19.42%.目前,业界都在议论结构性存款能否接过保本理财的担子,继续后者使命,相信监管部门关于结构性存款的管理规定也在制定出台过程之中,结构性存款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创新,将迎来发展的分水岭.

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发展现状

按照一般的通行做法,结构性存款产品募集资金以后,将会把部分资金投资于存款获得稳定收益,另一部分资金投资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或利率、汇率、股票、商品、信用、指数及其他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从而获得增强收益.但是,目前很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普遍偏离了产品的内在本质,有的甚至出现合规问题.

结构性存款产品管理难度大,部分银行不满足产品运营条件.一方面,与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比较,结构性存款起购金额更低(一般为5万元),且不存在利率上浮限制,银行可以自主定价来吸纳资金,因此是资管新规下替代保本理财产品的绝佳选择工具.与传统的存款和大额存单相比,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核心交易结构是“存款+挂钩金融衍生工具”,与传统存款相比,设计及保留结构性存款头寸需要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对于发行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要求高,要求具备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目前,部分银行并没有相应的衍生品交易资格,从而导致一些中小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并未与衍生品挂钩,名不符实.另外,结构性存款通常挂钩的金融衍生工具众多,且大多是高杠杆、高波动、高风险特征的金融产品,无论从投前还是投后管理方面很多银行均无相应能力与之匹配.目前,部分无衍生品交易牌照的中小型银行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委托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大型银行等外部机构进行衍生品端的投资,虽然这解决了运营合规性问题,有助于减轻该业务的风险,但也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关联性风险增加,容易导致市场风险的跨界限传染,引发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结构性存款市场混乱,假结构性存款产品泛滥.由于结构性存款的运作相对复杂,现实中部分银行借助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发行假结构性存款以实现高息揽储目的.假结构性存款主要表现为衍生品端的期权触发概率很小甚至为零,产品总体收益率基本固定,类似于保刚兑的固定收益产品.国内主流结构性存款大多将本金投资于定期存款,将所有或部分利息收益投向几乎难以行权的深度价外期权.而结构性存款更像市场风险有限的高收益存款产品.究其原因,这与结构性存款的投资者群体有一定关系.目前,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客户与购买普通低风险理财产品的客户基本上为同一群体,这类客户对于投资收益率的波动非常敏感,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当然换个角度来看,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的一个主要目的也在于对冲理财资金外流压力.为了响应投资者风险收益的需求,防止客户流失,银行被迫在结构性存款设计上弱化衍生品端波动对产品收益的影响,借以保证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些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实质为保本金、固定收益的刚性兑付产品,这样的产品设计本身与资管新规消除刚兑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随着监管的加强,一些假结构性存款可能受到清理,这块业务的规模可能大起大落,这从4月份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增速下降已经反映出来.

结构性存款季节性波动较大,难以成为稳定银行存款规模的利器.2017年以来,在一系列金融监管规则的压力下,商业银行同业理财业务规模大幅下降,其他同业负债也明显收缩,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存款业务,包括国有大行在内的许多银行面临负债端的巨大压力,拉存款的口号再次出现在业务营销中.而与之相对的是,2017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和保持经济稳健增长的背景,导致实体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于是,结构性存款成为商业银行解决负债端资金来源,支持资产端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的重要工具.由于结构性存款的利率定价并不受监管限制,收益率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因而成为银行营销存款的有效利器.但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与普通存款产品类似,结构性存款规模的季节性波动较大.如2018年一季度之后,4月份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增速出现较大下降.

从银行存款的运营特征来看,由于每个季度分支行都面临行内存款规模考核、流动性指标考核等的约束,各家銀行往往在季度后期加大存款营销力度,通过发行短期限、高收益的保本理财产品等吸引资金流入,但是下一个月资金就会流出,导致存款规模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出现较大波动.即便监管部门加强了存款的偏离度考核,这一现象仍然无法杜绝.资管新规发布之后,由于保本理财产品不能新增,许多银行转而求助于结构性存款,希望借助发行短期限结构性存款来稳定存款规模,但是这可能只是一个短期限的游戏.至少从数据来看,结构性存款虽然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仍然没有摆脱普通存款产品规模在特殊时点容易波动的特点.

结构性存款业务管理要素仍未厘清,市场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性因素.从理论上说,由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结构性存款可以设计成无穷类型产品,但现实中银行端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类型相对有限.目前,监管层面尚没有结构性存款的概念界定、结构设计、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有关的政策指引.这导致假结构性存款产品泛滥,市场发展不规范,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些金融机构也习惯于钻政策空子,这与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存款业务存在较大差异.结构性存款作为银行表内保本理财的替代产品,且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的有效揽储工具,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结构性存款规模将保持增长,在规范性的监管政策出台之前,结构性存款市场的发展更多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自律行为和内控程度.

未来对于结构性存款的管理,必须要考虑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对现有的结构性存款或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进行合理定位.如果将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列入表内存款范畴,则这类产品的首次临柜风险评估、起售金额和销售中的双录要求是否需要修改,以降低现有产品运营的门槛.又如现有的一些结构性存款产品并不是必然保本的,存在非保本因素,那这类产品属于表内业务还是表外的资产管理业务范畴呢?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政策层面厘清.

结论:关于资管新规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资管新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业务的本源性回归
近些年,我国资管行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整个泛资管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8 9%,资管产品总规模超过百万亿元。各类金融机构从事的资管业务在投。

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解读资管新规
自2004年中国银行发布第一支理财产品至今,资管市场已经建立和发展了14年。资管市场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2012年后,资管行业迎来了快速。

新规对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
2016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从利率标准、免息还款期与最低还款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