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农业推广论文范文写作 建国初期陕西农业推广环境和推广方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农业推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建国初期陕西农业推广环境和推广方式,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农业推广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农业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论文电大农业推广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摘 要]国内关于建国初期农业推广的研究论文不多,而关于建国初期陕西农业推广环境和推广方式的专题研究也没有.在对建国初期陕西农业生产环境、推广环境、推广方式及推广效果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将这一时期的推广情况呈现出来,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国初期;陕西;农业推广环境;推广方式;1949~1957年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战后的中国满目疮痍、百业荒废.如何推进国家重建,恢复社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成为了当时党和国家最为重要的工作.而面对数以亿计的贫苦农民,如何让占人口绝对数量的这一阶层,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但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开展农业推广、加快技术良种的应用,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而这一时期,陕西农业推广的环境及其推广方式是什么?值得深入研究.

1 农业生产和推广的环境

1.1 农业生产环境

1.1.1 陕西农业的恢复.建国初,饱经战争蹂躏的华夏大地百业萧条、民生凋敝.如何稳定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恢复社会生产、改善民众生活,特别是加快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对于拱卫人民政权和党的领导,意义极为重大.从1949年开始至1952年,人民政权领导全国各解放区开展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各项重建工作.毫无疑问,农业成为恢复和重建的关键.陕西农业恢复从1949年5月开始,起初是在全省新解放区的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和减租减息运动,随着农村社会环境的趋稳,1950年10月全省开始选点试办,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7月完成.和此同时,1950~1952年的春耕,全省各专、县、县辖区及一些乡召开了生产会、干部会、农民代表会等各类会议,动员各级干部,部署指导农业生产;各级党政领导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扎根生产一线,传播农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开展生产.伴随着土改的推行,全省的互助合作也开展起来.工换工、畜变工等互助形式很好地解决了农户人力畜力不足、农具短缺的难题.此外,为加快农业的恢复和生产,西北军政委员会和陕西省还发放了各类农资贷款.经过三年恢复,全省粮棉畜发展超过战前水平,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1.1.2 “一五”计划的实施和陕西农业发展.农业三年恢复,为全国“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当然,从政治环境上看,对内国民党大陆残余得到清理,对外抗美援朝中美双方签订停战协定,这种趋稳的国际国内环境也是“一五”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从1953年开始,国家实施了旨在加快工业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五”计划.就陕西而言,“一五”时期陕西成为国家工业项目布局的重点地区,然当时陕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除国家资金投入外,迫切需要社会经济领域各行业的支持.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陕西将农业、手工业等纳入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轨道,从资金、物力上支持了工业,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实施.

农业上,为落实“一五”计划目标,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全国一样,陕西在全省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向集体所有、农户生产向集体生产的转变.农业生产关系、经营方式的改变,急需技术的指导支持.为此,陕西省农林厅在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的同时,制定了《陕西省农业增产技术指导试行方案》,推广深耕保墒、增施肥料、合理密植、科学灌溉等技术,指导全省农业生产.到1957年全省农业取得较大发展,粮棉畜产量超过1952年.

1.2 农业推广环境

1.2.1 推廣机构和推广体系的建立.1950年成立的陕西农林厅,设农业推广科,指导全省推广工作.根据1952年农业部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结合陕西实际,省农林厅成立种子、植保、土壤肥料等专业站.同时充实调整专区农技推广机构,将农业推广辅导区改成专区农技站,全省设渭南、咸阳、彬县、大荔、宝鸡、延安、汉中等11个专区推广站(之后撤并为8个).1955年根据合作化发展需要,全省新建100个县及县辖区农技站,到1956年实现每县都有农技站的目标,至1957年,省、专、县、区四级推广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合作化的开展,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形成“社”为单元的集体化生产组织形式.土改及合作化的开展,农民生产热情高涨,生产中涌现出的模范典型,成为经验示范、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此外,陕西各地建立的农场也成为技术良种试验示范推广的有效载体.到1957年全省基本形成以“社”为单元、以农场为载体、以劳模为示范、以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以省、专、县、区为基本格局的推广体系.推广机构、体系的建立,形成了农业推广的专业机构和专职人员,这为推广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2.2 合作化的开展.早在延安时期,我党领导的陕北地区的农民就因劳力农具缺乏,开展了互助合作.建国初,陕西在全省新解放区推广了这种形式,适应了当时的生产条件,使得农业快速恢复.1952年11月省委作出“重点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全省农村开始了农业初级社的建社工作,到1955年底全省建立的初级社达6.09万个,基本实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化.初级社大发展后,陕西从1956年1月开始了高级社的建社工作.随着全国合作化 的到来,陕西高级社也出现了“跃进式”的发展,到1957年底全省高级社32262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转变,土地私有转向土地集体所有.初级社、高级社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新的农业生产关系和集体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为农业推广人员下乡入社蹲点、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形成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利于技术良种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1.2.3 推广的社会需求.战后的中国,社会生产力低,农民生活十分贫困.新中国的建立,土改的施行、合作化的开展,劳苦大众成为主人,生产的积极性、对技术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意味着丰产或多产,这对解决自身的“口粮”意义重大.就国家而言,改变落后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农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事关执政基础和政权稳定.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广大农民都对农业推广有着迫切的需求,这是推广的大环境.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农业推广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农业推广论文3000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农业企业主导农业推广服务特点和模式分析
摘 要:作为农业大国,不断加强我国农业推广相关服务工作,对于提升我国农作物产量,增强作物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意义。而农业推广服务在开展的过程中。

安徽省生态农业推广效益调查分析
摘 要:生态农业是为实现生态、经济上的两个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是在良好生态条件下高产优质农业,把青山绿水蓝天变成现实。由此可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推广的影响
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出现了农村“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

农业推广人员素质问题
农业 农业推广人员 专业素质农业科技推广中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能动因素,其状况、素质、功能和趋向等特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