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学教育论文范文写作 例谈文学教育的困境和生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文学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例谈文学教育的困境和生机,本文是一篇关于文学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文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教育期刊文学教育杂志社关于文学的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内容摘 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一个传统学科,对中国文学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下高校的现代文学教学长期围绕着文学史中文学知识、文学性、文学能力的问题争论不休.为此,立足于文学能力的建构,就如何充分构建适应当今要求的现代文学教学提出了思考和策略,以图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能力 教学模式 问题 策略

中国现代文学教育与近年来学科概念的发展、社会的新形势有着密切关系.人们曾流行将1917年新文学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30年左右的文学,称为中国现代文学.该概念的界定来源于195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文法两学院各系课程草案》,其中对“中国新文学史课程”内容做了如下规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讲述自五四时代到现在的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史,着重在各阶段的文艺思想斗争和其发展状况,以及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作家和作品的评述.”这个大纲要求把新文学定义为“新主义”的文学,论证“新文学的发展是无产阶级占领文学历史舞台的过程和结果”).这种烙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学科定性为现代文学的教学规定了方向和道路,并强调向学生传授文艺思想斗争、政治风云等内容.由此,中国现代文学于高校的教学产生了重重挑战和问题.现代文学因其特殊的历史境遇问题,因而它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这种教学思路长时间地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现代文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50~70年代,它的建立和发展都和当代意识形态建构存在着紧密关系,用一位前辈学者的话说,它可以被看作是‘第二革命史’.这既给它带来了许多局限与问题,同时也赋予它当代生活中的显赫地位.就是到80年代以后,它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引起的社会关注,也和该时期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认为,在当时,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每一重要突破,其最终结果都指向了某种现实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1]现代文学跟时代的关系挂靠的如此紧密,从而易被人误读为中国社会政治史.这也成为很多学生对现代文学产生距离感、困惑感、陌生感的原因之一.同时,长期以来的高校现代文学教学中,普遍盛行着“见史不见文”的教学模式,即注重文学史知识的讲述、轻文学作品的审美培养.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两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在课时量充足和教师知识储备充分的条件下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系统的文学知识,但在这种“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沟通与合作这一本质属性遭到了极大的压抑,教学过程几乎无对话可言.这不但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也最终否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指导作用.”[2]

及至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氛围的变化,现代文学研究与整个人文学术一道被边缘化,同时,由于新一代学者的出现,以及学位、职称制度对学术工作性质、方式的潜在影响,这一学科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变得多少有些模糊,随着现代文学意识形态建构功能的降低,这一学科似乎面临着一种被‘古典化’、书斋化的命运.”[3]吴福辉先生从学科研究者的角度论及了现代文学在历史境遇中所取得的成就及于当下的焦虑.由此引申,吴福辉先生对学科研究的焦虑也同样适应于当今高校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另外,就历史和目前而言,我国的文学教育已积存了许多弊病和不足.模糊、黯淡的就业前景、大而无当的“万金油”,从而让曾经很辉煌的中文专业成了高校里文科学生最不情愿就读的专业之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能力培养成为“空谈”或“奢谈”,让文学专业“从来就不是培养作家的”说法成为文学专业老师、学生的恶梦和耻辱,从而产生了许多文学专业毕业生文学能力“缺力”或“无力”的恶果.这个严酷的形势对高校中文专业的文学教育提出了迫在眉睫的改革呼声.

现代文学教学在这样的语境下究竟应该如何突围、获得重生呢?笔者认为以文学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国现代文学教育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中国现代文学长期作为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高校的文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随着文学专业教育面临的危机,现代文学教学也要陷于尴尬的处境和巨大的挑战中.文化产业、文学产业的发展,要求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鉴于当下文化产业、文学产业的发展和文学教育的改革趋势,结合理工科地方型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以为我校文学院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教学改革应主要围绕着“以文学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来展开.

文学能力的初始概念来源于乔纳森·卡勒,是结构主义诗学的核心,意指读者阅读文本的一套程式,“文学能力”由“语言能力”发展而来.笔者认为随着时展,文学能力除了专业批评和赏鉴、专业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外,还应包括文学组织策划、文学传播营销、电子媒介等综合能力.而当今中国文学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急切需要大量复合型文学能力专业人员.由此,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以文学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改革具有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中国现当代文学上承古代、下启当代,与世界文学同步,跟现实紧密相联,对它的改革势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而推动整个文学专业的教育改革,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其次,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较之于文学专业其它学科特色突显,与文学产业、文化产业具更天然的亲缘关系,学科本身具有的自由、多元、开放的现代品格,能很好的夯实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是我校文学院的专业主干课程,办学有特色,但也面临各种具体问题,必需确立科学的学科建设思路.核心的一条,就是要用改革的思想指导建设学科,以科研和写作能力为重点,兼顾其它层次能力的发展,推进文学能力培养中各级指标的实践和提升.总体规划目标:以文学能力为导向,加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的的探索与实践.

从文学能力培养机制的建构出发,我认为有必要首先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开展鉴赏审美教学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纠正以往传统偏重文学史知识讲授、轻文学审美的不足.知识性强的文学史部分的重、难点采取“归纳法”讲授式教学,而作家作品部分的重、难点则多用体验式和对话式教学,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细节之中去体味文学的魅力.一堂45分钟的现代文学课,其教学架构不妨以灵活、机动的方式来安排.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文本细读,再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留出15分钟请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教师用10分钟进行总结评议.尤其是在中国现代新诗的教学上,对话式教学模式尤其适用.比如在讲授30年代后期新月派、现代派、中国诗歌会诗人的诗歌时不妨各选取各流派中一个代表诗人进行比较读解,启发学生从具体的诗歌审美分析上去发现30年代诗歌的特征、文艺成就等.在现代文学思潮、文学论争、社团历史、文学现象等复杂的文学史知识点教学上,适合采用“归纳式”教学模式.可以先从一个具体的人或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讲授30年代左联时,不妨先从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发言切入,启发学生对此作进一步的思考.另外,在接触中国现代戏剧板块时,不妨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戏剧编排,在参与互动中体会现代戏剧的魅力.如曹禺的《雷雨》,就适合让学生揣摩剧情、分配角色,策划小型演出.有些现代小说或戏剧还先后于不同时期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这些影像资料应当充分运用到现代文学教学中来.影像资料与纸质文本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多种艺术交叉衍生之美.

结论:关于文学教育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莎士比亚作品为例对英美文学教育分析刍议
摘要:提到西方文学,我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英美文学。而英美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的重要组成。且英美文学以西方的独特视角,来向读者展现英美文学里的风土人。

童之磊文学教育两翼齐飞
年初登陆A股成为数字出版第一股,9月变身中国首家数字出版集团,年底基本完成“文学+”、“教育+”两大战略的发展布局,中文在线在2015年的表现惊。

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工作面临一些困境,教育者作为主体面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试化、党政齐抓共管局面尚未形成、学生的主动性未充分挖掘等。

基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新讨论
在我国的现阶段中,在教学汉语言的一些文学的工作中的时候,对于这种新课程的理念来讲,我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的思想我们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