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材料浏览

关于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写作 对农村中学课程改革阻力成因分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课程改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1

对农村中学课程改革阻力成因分析,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课程改革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课程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论文课程改革论文中学课程辅导杂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摘 要: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阻力成因和对策进行分析.笔者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同地方教育部门的博弈、教师之间的博弈、学校和家庭间的博弈以及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程改革 成因分析 博弈论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提出了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通过对2008年到2017年近十年的文献进行浏览,笔者发现学者从政策、经济、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对农村中学课程改革成效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并未有学者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成因分析.因此笔者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新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农村中学课程改革阻力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农村中学课程改革中的博弈主体

农村中学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教育改革活动,是各方改革力量的博弈,其中博弈的主体包括教育专家、教师、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内部行政力量、学生家长、学生,其中各主体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发言权、决策权.但鉴于我国基础教育完全由国家统一安排并管理的现状,农村中学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因此博弈中又介入了比任何力量都强大的外部行政力量,包括国家教育部、各省市教育部门、县教育局等.这使得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变成了一场不完全信息博弈,即行政力量成为了博弈活动中的主导力量,其他参和者无法掌握行政主体的策略空间、策略组合及收益信息等信息,因此参和者能做的就是尽量使期望效用最大化,即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同时,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性质十分复杂,牵涉的主体过多,不同于商业利益明码标价的分配,其自身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理论上教育改革作为一项合作博弈活动,其改革政策作为有约束力的“协议”,使参和者在此范围内进行博弈,从而使各方获益,但现实中博弈主体实际上进行着非合作博弈的行动,即各方参和者并不遵守 “协议”,而是选择对于自身最有利的战略,使自身收益最大化.因此博弈主体各自的选择形成的矛盾,以及改革内容,即“协议”本身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农村中学课程改革阻碍重重、成效甚微的原因.接下来笔者将对阻碍农村中学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博弈主体进行分析,并对改革内容即“协议”的可行性及其对博弈主体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阻碍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博弈力量分析

(一)国家教育部门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博弈

国家教育部门是宏观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因此其决策往往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着眼于我国教育发展总体状况,秉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资源分配;农村中学课程改革便是国家希望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体系,培养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人才和力量的举措.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策的最终落实者,一方面要履行国家指令,另一方面受当地实际情况制约,因此地方教育部门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解读政策,甚至做表面功夫消极应付,从而导致农村中学课程改革无法良好推行.其次,由于国家教育部门掌控着资源分配的权力,占据着主动地位,地方教育部门成了被动的实施者,尤其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地区来说,任何一项需要大动干戈的政策实施都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所以在这场不完全信息的博弈中,地方教育部门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非合作博弈的行动,导致改革无法顺利实施.

(二)教师内部力量的博弈

农村中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干精神有较高的要求.但大部分农村教师长期处于不利于其专业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无论是他们的专业素养还是职业精神,都一定程度上在贫乏的环境中被渐渐消磨.一部分教师对现有的状况不满却没有勇气去改变,对新兴事物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担心威胁到自身的地位和利益,怕为未知的结果而付出精力和时间.有改革之心的农村教师也受其自身专业知识和视野的局限,难以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革,多是浅显的修饰和粗糙的完善,使得农村中学的课程改革有其名而无其实.

(三)学校和家庭的博弈

学校和家庭的博弈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博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起到指引作用,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农村中学课程改革不仅需要考虑到改革措施在学校实施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到农村家庭能够接受和配合的程度,否则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之间的排斥力,会极大地降低学校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农村家庭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对教育认识不足,教育观念薄弱且极端,因此对教育改革的接受度不够.同时,农村家庭多数经济条件差,对孩子的能力和潜力认识不足,仅希望孩子能够尽早挣钱独立.而初中生年龄较小,对人生目标和未来道路认识不清,这时候教育改革提出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农村中学生的职业培训,很可能让农村家庭盲目地选择职业学校,或是让本来具有接受高等教育潜力的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的道路,而我国的职业教育还远没有达到正规化、专业化、体系化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在农村学生打破阶层,追求更好生活的路途中又增添了不少的阻碍.因此农村学生父母也成为了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阻力,他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观念灌输会影响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接受程度和学校表现乃至未来的人生道路.

(四)农村中学课程改革本身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学相对于普通中学而言具有特殊性,首先农村中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来自周边甚至更偏远的农村家庭,学生家庭背景纷繁复杂,学生之间的关系根据家住的远近亲疏有别,且由于生长环境和家庭的影響,多数学生性格较为谨小慎微,不容易放得开,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如城市的学生.其次,农村中学的各方面硬件软件条件和城市相比相差较远,而且一些较为偏远贫困的农村中学的学校制度都是不完备的,同是根据国家课程大纲制定的课程体系,但教学质量却无法和城市中学相比.学校的师资,甚至校长的知识水平都不高,仅凭农村中学自身的力量进行课程改革不太现实.以上种种都是阻碍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原因,因此可行性应该是农村课程改革首先考量的因素.

结论:关于课程改革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2017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对中学课程改革
摘 要: 在课改理念下,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整,并根据三维教学目标。

辽宁省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刍议
摘 要: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在辽宁省农村幼儿园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可以从政策导向、多元智能理论、乡土课程开发。

关于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摘 要: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