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乡村旅游论文范文写作 贵州雷山:民族文化乡村旅游让苗疆更出彩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乡村旅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7

贵州雷山:民族文化乡村旅游让苗疆更出彩,这篇乡村旅游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论文旅游文化论文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企业文化期刊

11月23日,中国贵州雷山苗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巡游和展演活动在雷山县城隆重举办.作为2017贵州雷山苗年系列活动的重要一项,数万名中外游客齐聚雷山,共度苗年、共尝长桌宴、共品苗家酒、共跳苗族舞.此项活动在增加雷山旅游知名度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苗族贫困群众的收入,对脱贫攻坚产生了促进作用.

近年来,贵州省雷山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走“一主导四围绕”特色发展之路,坚持把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围绕文化旅游业抓特色山地农业、特色生态工业、特色服务业、特色城镇化,努力探索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民族文化旅游脱贫攻坚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09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5亿元,带动1.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30.20%下降到2016年17.63%.

旅游扶贫:一篇发展大文章

立足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雷山县把民族文化旅游培育成脱贫攻坚支柱产业.

一是在规划上高屋建瓴.雷山按照“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思路,聘请知名团队编制了《雷山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暨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雷山县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等,出台了《关于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打造国内外知名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意见》等,搭建了文化旅游扶贫的“四梁八柱”.

二是在保障上优先支持.雷山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文化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统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多渠道加强资金保障,累计发放“特惠贷”4.47亿元,其中入股西江文旅公司发展乡村旅游3.28亿元,入股贫困户每年获取不低于7%分红,惠及贫困户6576户.

三是在环境上创造条件.凯里至雷山高速公路、蚩尤大道建成通车,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率先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开通雷山旅游直通车,“快旅慢游”体系初步形成.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对全县所有集镇及村寨的人居环境进行改善提升,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旅游产业:一个发展新动能

雷山推动旅游发展规模由区域化、块状化、封闭化转向规模化、集团化、社会化、全域化,实现贫困村寨和贫困户全覆盖.

一是打造大西江苗寨群文化旅游扶贫带.全县累计投资近15亿元,实施西江景区提升扩容工程,启动“一酒店一文化中心两索道三片区”建设,成功荣获“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十二五”期间直接和间接带动646户2378人增收脱贫,“十三五”拟带动860户3698人增收脱贫.

二是打造环雷公山生态旅游扶贫带.规划建设环雷公山精品自驾游线路,开发“森林疗养、森林氧吧、康体运动”等康体养生产品,“吃旅游饭,赚游客钱”成为雷公山腹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主要途径.“十二五”期间直接和间接带动233户977人增收脱贫,“十三五”拟带动480户2064人增收脱贫.

三是打造苗疆走廊乡村文化旅游扶贫带.以郎德景区为突破口,按照3~5个相邻苗寨为一个单元的模式,把全县58个国家传统村落和100多个苗寨串联起来,实现区域联动、全域发展.“十二五”期间直接和间接带动267户953人增收脱贫,“十三五”拟带动360户1548人增收脱贫.

四是打造南部农耕文化旅游扶贫带.借助“最时尚的短裙苗”和“最独特的水上粮仓”品牌,启动实施了新桥苗寨景区、水上粮仓酒店群、九十九省级生态农业园区、“苗岭天路·花海幽谷”等项目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深度体验游.“十二五”期间直接和间接带动78户282人增收脱贫,“十三五”拟带动342户1488人增收脱贫.

五是打造山地特色小城镇旅游扶贫带.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景靓城、产城一体,积极打造“西江—县城—大塘”特色城镇旅游带,按照旅游景区标准配套城镇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绿化以及文教卫等设施,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西江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十二五”期间直接和间接带动295户1163人增收脱贫,“十三五”拟带动482户2072人增收脱贫.

“旅游+”:一条融合产业链

雷山借助“旅游+”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文旅一体、产城景互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扶贫产业链.

一是抓好“旅游+特色农业”.县里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要求,制定贫困户因户施策3000元扶持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围绕文化旅游,大力發展茶叶、中药材、黑毛猪等特色产业,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6.15万亩,实现农民人均1.5亩茶,成功入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天麻、白芨、青钱柳等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达5.5万亩,农民人均近半亩中药材.黑毛香猪生猪存栏6.96万头,黑毛香猪等农特产品在北京、杭州等城市以私人、专卖店、会员制等形式销售.“十二五”期间,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带动2167户9164人脱贫.2016年带动671户2349人增收脱贫.

二是抓好“旅游+特色工业”.大力发展以茶叶为主的特色食品加工业和以银饰刺绣为主的旅游商品加工业,开发了一批独具本土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热销商品.全县各类企业从245户增加到1197户,其中茶叶和民族手工艺品个体户和企业占比达65%, “十二五”期间,带动贫困户285户1440人脱贫.2016年带动75户263人实现脱贫.

三是抓好“旅游+特色服务业”.积极推进“千户精品民宿、千户精品客栈”建设,悦榕庄酒店落地西江,全县四星级以上酒店两家,宾馆、农家乐450家,床位数10600张,解决8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十二五”期间,通过发展特色服务业带动308户1312人实现脱贫.2016年带动116户458人实现脱贫.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乡村旅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乡村旅游方面论文范文。

云南民族文化和旅游经济互动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繁荣,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文化特色也旅游经济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呈现,日益成为了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
摘 要:发展民族村寨乡村旅游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对民族村寨有保护意识,本文通过研究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叙述了保护意识对发展。

对如何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鄉村旅游的发展为黔江实施“旅游大区”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如何对乡村旅游进行提档升级、推动可持续。

政府主导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分析
贵州黔东南是一个由个少数民族组成的自治州。各少数民族形成了一个小聚居,创造了灿烂多彩的黔东南民族文化。文化是植根于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和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