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语境论文范文写作 中文语境里世界公民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语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中文语境里世界公民,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语境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语境论文参考文献:

语境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体育世界期刊世界哲学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王德威教授作为公认的继夏志清、李欧梵等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之后的第三代知名学者,其批评实践和理论在大中华华语文学圈中影响广泛.这里针对王德威身处美国用中英文双语进行写作和研究,其特殊的文化身份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人文理想在研究中的投射,近年来计划的研究方向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世界公民”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放在王德威处,我想便是站在中文语境里俯视时空横纵两向,以人文主义的关怀打通大华语文学圈,以宽广的视野关注和意图整合广义的中文现当代文学板块.

苗 绿:在海外汉学家里您是最特殊的一类,生长在台湾,在美国接受学术训练、任教,又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同时写作,并正影响全世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您写过一本书叫《后遗民写作》,我觉得有自况的意思.作为海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台湾出生、成长的身份对您的研究有什么影响?

王德威:台湾和“中国”的问题,对我来讲,是一个问题,也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从政治身份的角度来讲的话,尤其把所有的身份问题只简化到一个护照的话,当然是很清楚.如果从文化身份来讲,我的背景因为家里的关系是所谓的台湾外族第二代,对中国的尤其1949的这一段,有几乎是感同身受的经验.但谈广义的中国,包括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甚至一部分的中国正史,我觉得这是安身立命的一部分.我应该去谈也有自信去谈.当然自己并不身处在那样一个成长的环境里面,对目前以政治为坐标或者以社会现象为坐标的中国,当然是有距离的.然而,从更广义的概念讲,什么是中国呢,什么又是我所谓的台湾?这一类的问题还是应该放在历史的情境再继续地思辨.

苗 绿:作为一个人文研究者,尤其是一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文学者,加之身处海外,想必都会在研究和写作中投射自己的人文的甚至中国社会的理想.之于您,又是怎样的?

王德威:我做的领域是19、20世纪的现当代中国文学,从这个文学里,我们已经见证太多的政治历史和社会的起伏动乱,但是我也强调从这样一个文学角度,我们也可以投射出无数对过去和未来中国的憧憬.在这个意义上,我始终觉得文学不论是作为自己选择的职业,或者是作为我和同行、学生所共享的一种文化对象,它其实和我们目前所讨论的社会或更广义的历史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很多人也许目前对文学持悲观的态度,对文学刻意把自己边缘化、 塔化的这类的批评,我有所保留.因为专注的人文研究者,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实已经在参和社会想象的不断建设、思考、批评和辩证的过程.所以今天无论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或海外的角度,我们对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想象或批评,我觉得既然我有这样的多重身份,这个从来就是我参和的一个方式,从来就是在不断地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也相信做的每一件事,写的文章,做过的书评,所看过的书,所交往的学者都是社会的理想的一部分.我觉得不必刻意去夸张,能够在什么样的场域发出什么惊人的、积极的效应,参加革命啊或者批判什么,我不觉得那是唯一的责任.

苗 绿:但是历史给了您一个特别的契机.对比过去的夏志清、李欧梵等跟您谱系相近的前辈学者,他们虽然都是从台湾到海外做汉学研究,但都没有您这样的机遇:今天的中国大陆前所未有的开放,两岸交流频繁,而且全球化的进程当中,中国大陆大量学者、学生来到哈佛,很多人留下来,很多人在这里接受训练又回去,这种沟通,对您研究的影响是什么?

王德威:我觉得真的很好,所以我基本的论调是乐观的.像我的前辈夏志清先生那一辈,最有名的一个词是“感时忧国”.当然英文跟中文的翻译是有点差距的.英文来讲是obsession with China,魂牵梦萦,无论是正面还是 的.对我来讲,诚如你所说的,在今天广义的中国情境之下,我觉得很庆幸可以暂时地好像排除掉过去的历史包袱,我可以以新的眼光来看待海峡两岸的问题、中国和世界的问题.的确是开放了太多,所以在做学问的层次上,自然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在教学的关系上,绝大部分的有中国背景的学生都是中国大陆来的.所以我觉得我在那个意义上,对中国又似乎特别了解.

说到我对目前中国社会、文化的憧憬有一个什么样自我的定位.我觉得我有什么贡献,可以从我阅读的方式来看.我希望这个中国是一个有容乃大的中国,它是一个以大陆这个板块为主的中国,但是它也可以延伸到海外,是一个华语世界的中国.在这个意义上,难道我不应该呈现我的人文关怀吗?我所阅读的量和阅读的地理空间面积,也渐渐代表我对中国的诉求.

苗 绿:无论在批评理论还是批评实践上,您一直意图构建一个大中华圈华语文学的版图.在我看来,文学是真正能整合中国问题的学科.对于今天的大中华文化圈板块来说,政治、历史、社会,甚至广义的文化层面,充满矛盾的甚至是对立的立场.但文学恰恰是最有可能整合这几个板块的要素.

王德威:文学还有另外的一个强烈的能量(但不能用“使命”),即政治、历史、社会,在某个意义上都自觉地和所谓现实的生命律动绑在一块.还有你提到不同的立场对立等等.作为一个研究者,我特别尊重作家的原因是,他们的想象力让我们看起来本来像是严丝合缝的历史进程、敌我分明的地理疆界,跳越出去,超越了眼前的时空限制.想象力不是胡思乱想,毕竟是根植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但又自觉跳脱这个情境,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者做出各种不可思议的批评和赞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文学的能量不是以任何形式,包括最新的网络文学、短信文本等所能替代的.甚至讲一讲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我有很深的信念,在这一点上我是很乐观的.

苗 绿:您一直对在地理和时间维度双向开放的当代文学充满了乐观的观察,从海外学者的角度对它有什么展望?

王德威:展望的话我们可以先稍微往回说一点,然后再谈现在和未来.我觉得从1980年代以后,中国的两岸四地/五地,广义的大中华的文学,其实都有很多的令人惊喜的发展,如果以质和量来衡量,其实早就超过了“五四”阶段.但是“五四文学”在那个时候是一个神圣化的、重要的文化建构,所以不能相提并论.但从过去的这三十年来讲,我们以大陆为例,所谓的新时期的各种各样思潮,这一段是再过几十年几百年,文学史将要不断的反思.可以看见这是惊人的所谓知识、想象力和自我意识不断蓬勃甚至是可以说爆炸的一个阶段.在此之后,不断的经过客观现实的介入,文学本身的生产方式、所运用的形式、作品的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提到,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最近这十几年来的文学,越来越小众化,分众化.但至少以我的专业领域——小说的写作和阅读来讲,反而这十几年的文学回归到一个更为平常心和自为的场域里.我觉得最近的小说蛮好看的,尤其是长篇.

结论:关于语境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语境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三色研学丰厚沂蒙底蕴智慧教育奠基世界公民
[摘 要] 我校通过挖掘县域内的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古色历史文化,开展了“三色”游学活动,充分利用县内资源,围绕研学,多元、多色开发,用。

交易的世界里没有盈亏同源
短线游资炒作热情高涨,市场节奏越来越快,普通投资者一旦踏错节奏就可能承担巨大亏损。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专业的短线交易思路,《红学堂》特别邀请职业投。

中国公民世界公民
隔绝主义与保护主义对于一个未来经济领导者来说是最可怕的敌人,我们需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开放,让宽容成为主题作者介绍:本名Jean Zimmerm。

做有温度世界公民
“北京啊,在我眼中,你既古老,又年轻。你是高龄的老妪,而我最喜欢的,也正是你的古老楼房、老旧石碑和沧桑老人;但你也是年轻的、活泼的,不断进行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