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国军事论文范文写作 德国和近代中国军事交流综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中国军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德国和近代中国军事交流综述,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军事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中国军事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军事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畜牧杂志论文综述范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军事理论论文2000

摘 要:在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历程中,近代中国和德国的军事交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对于德国和近代中国的军事交流的学术成果进行回顾.德国和近代中国军事交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在开头部分为正文做铺垫,专门性的研究近代中国和德国的军事交流的原因的论文笔者尚未见到.德国和近代中国军事交流的内容,学术界形成了三方面研究重点,一是德式武器装备的引进;二是仿照德国军事教育体系的形成;三是仿制德国枪炮,发展本国军工.

关键词:德国;中国军事;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E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47-04

关于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研究,学术界已有了很多成果,就晚清时期而言,根据张海鹏教授的著作统计,从1979年到2000年之间,学术界共发表了有关晚清军事的学术论文628篇,出版学术论著173种.这些学术成果的领域涉及相当广泛,主要是有关晚清时期军事变革的背景原因、主要的内容、重大事件影响和重要人物研究,同时还包括变革模式和阶段的划分.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史料更加丰富,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的成果也不断涌现.在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历程中,近代中国和德国的军事交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术界对德国和近代中国军事交流的研究已经有所发展,作为成果的论著和论文都不断涌现,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涉及中国近代军事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并且形成了很多研究重心和热点.本文主要是对于德国和近代中国的军事交流的学术成果进行回顾.

近代中德军事交流研究现状的整体评估

德国和近代中国军事交流形成的原因,目前散见于各种论著和论文之中,都比较简略,主要是在开头部分为正文做铺垫,专门性的研究近代中国和德国的军事交流的原因的论文笔者尚未见到.在乔伟所著,李喜所和刘晓琴译的《德国克虏伯和中国的近代化》一书中开篇就提到“正是出于对西方侵略者洋枪洋炮的武器装备的崇尚,为了挽救王朝统治,攘外安内,清政府开展了以师夷长技为中心的自强运动,并首先从变革军队的武器装备入手”,同时普法战争后的德国工业发展迅速,“军工产品的商品化要求在国内需求基本饱和的情况下,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等中国又恰逢军事改革,自然成为以克虏伯为首的德国军火集团注意的目标”.施丢克尔所著《十九世纪的德国和中国》里也写到德国公使为了推销军火,建议中国建立一支近代化军队,“显然首先要为推销德国的军备物资服务,但是想在德国一旦对法国或俄国(或对法、俄两国同时)作战的场合利用中国武力的想法,也未尝不起重要的作用”.皮明勇则认为“为摆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抵御列强侵略,清政府的“师夷”带有十分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即首先从军事上开始“师夷”等西方列强为了推销其军火产品,扩大对中国的军事影响,也积极地向清政府输出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军事学术和制度”.大多数中国学者的观点都和之相似.

就目前所见关于原因的论述,一是大多以中国史料为基础,目光仅局限于中德两国,缺乏德国以及其他国家外交史料的支撑:二是分析的方法局限于军事领域,缺乏多学科知识的积累.笔者认为搞清楚近代中国和德国的军事交流的原因,需要回答以下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近代中国对外军事交流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一层次问题的回答,大多数学者是从各个方面论述近代中国如何落后于西方的,尤其是军事方面,只有少数学者深入下去,论述了近代中国在哪些军事领域落后于西方,例如武器、军制等,但是这大多数从战争失败的角度论述的.从现代军事发展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几乎没有.第二层次,近代中国的军事交流为何以德国为中心.在这问题上,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是集中于德国在军事上如何的强大,当时的中国如何的羡慕,我认为在此问题的研究中缺失了近代中国为何不和当时的英法等其他西方列强进行军事合作.总体来说,就是缺乏把德国和近代中国军事交流,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大视野下进行考察,论述中德两国军事交流兴起的原因以及对整个世界局势的影响.

德国和近代中国军事交流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学术界形成了三方面研究重点,一是德式武器装备的引进;二是仿照德国军事教育体系的形成;三是仿制德国枪炮,发展本国军工.以下将分别概括:

关于德式武器装备的引进,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进的原因,利用德式武器装备进行军队建设,以及更新武器装备后军队作战效能的变化.晚清时期,乔伟所著,李喜所和刘晓琴译的《德国克虏伯和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研究的是克虏伯公司和清政府的军火贸易,由于克虏伯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各型火炮,因此这本书中的军火贸易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德式火炮进行的.施丢克尔所著《十九世纪的德国和中国》一书,此书在谈到中德经济贸易同时,也对中德之间的军火贸易作了大量的考察,从而论证了晚清政府采购德国的武器装备首先是为了适应德国拓展市场的需要,这本著作对军火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武器装备的数量和交易额及其对两国的影响.陈悦所著《北洋海军舰船志》中对于对于北洋海军创立时期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购买的德制军舰的过程、性能以及同英制军舰优劣对比有着比较详细地研究.

到了民国时期,研究北洋时期的中国军购大多侧重于具体或个案研究.谷加恩的《张作霖和德国的军火贸易》就研究了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主政东北时期购买的德国武器装备问题.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研究成果,美国汉学家柯伟林著有《德国和中华民国》原名《 政府和纳粹德国》,陈谦平等翻译,2006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研究考察近代中德外交关系史的专著.作者充分挖掘了美国和德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所藏的历史档案资料,叙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中德关系,着重论述了1928—1938年中德亲近关系建立后德国对中国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近代化、军事体制发展、近代工业经济以及思想意识形态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其中对于南京国民政府对德国的军火贸易做了重点考察,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德大量的军火贸易,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德贸易的发展,并非是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结果,这一时期政治和军事的影响显然在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为抗战最准备.马振犊、戚如高著《友乎·敌乎·德国和中国抗战》作者重点突出了三个问题,其中包括两国经贸关系,特别是军火贸易,该书对中德军火贸易的研究侧重于军火贸易对于这一时期中德两国关系的相互作用于影响.丁福成的《德商礼和洋行在华经营军火活动情况》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公司和派驻我国的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成员同国民政府进行军火贸易,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大量购进德国军火和其他器材、物资等鲜为人知的情况.陈安东著,沈自敏译的《军阀和西方国家的军火贸易(1920-1928)》也写到中国和德国的军火贸易.马文英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和中德军火贸易关系的推展》主要从德国军事顾问对中德军火贸易影响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结论:适合中国军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美国摧毁中国仅1小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管制到失控近代中国货币发行法制史论
摘要:现代货币发行法制发起于西方,先后经历了自由发行、集体发行到独占发行的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不同色彩的政治经济历史。近代中国全面仿制西。

解读德国工匠精神中国工业文化
德国制造强国的形成与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近200年来的德国现代化道路显示,工匠精神是其强国之路的重要内在支撑。解读德国工匠精神内核,大力。

留学生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留美幼童 近代中国 中西文化交流留美幼童政策的历史背景以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到中国传教为标志的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使西方传教士不仅通过传教。

社会责任近代中国企业家实践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中国近代企业一直承担了很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当今企业行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