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历史沿革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历史沿革特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历史沿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历史沿革特征,这篇历史沿革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历史沿革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沿革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历史杂志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如何写历史论文

摘 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救助时期、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轨时期及1992年后不同发展时期的分析,指出各时期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样态表现特征,通过对其反思总结,以期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农村养老

中图分类号: F8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4)03-0116-04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①,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传统经济模式被打破,市场经济模式正在逐渐确立,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亦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农村养老模式是关键所在.90年代之后,一些学者发表社会保险的相关理论,对社会保险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大量探索.但中国是城乡二元体制,城市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备,即机关事业人员和企事业养老保险的双轨制;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直到1991年6月民政部颁布《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全国试点.1995年12月24日,民政部和经济日报邀请众多学者和专家,商讨修改,就如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农村社会养老是否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和社会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了跨学科的探讨.和会专家一致认为虽然《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同时期的特征,简略探讨一下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问题.

一、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初期——社会救济性质建国初期,很多贫困农民得到了房屋和土地,满足基本生存问题,得到了全面生活改善.但部分贫困农民由于家底薄弱,处于贫困状态,政府又将大多数流动人口和闲散人员送回到农村,农村贫困人口大量增加,将近5 000万.为此,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做好社会救济工作.1956年6月30日第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高级农村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其第53条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给,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1]后面形成的五保户制度就是在这基础上形成的.自此,农村老年人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情况虽然被打破,但没有出现针对全体农村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体.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养老制度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保障——社会救济.国家对无法维持最低

收稿日期:2013-11-21

作者简介:李汉才(1973—),男,河北衡水人,河北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①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20118413.htm.

生活水平的老年人给予的无偿救助制度;此项政策的目的是保障公民享受最低的生活水平,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五保户”制度和相关社会救济扶贫制度.这些制度在解放初期有效地解决了严重饥荒和贫困,巩固了新生政权,安定了孤寡老年人的生活,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

二、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萌芽期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制度的缺失1958年,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农村基本确立.在这种体制下,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集体经济成为农村中占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尽管当时也有少量的自留地或自留山,但这种经济成分所占比例甚微,受到生产队集体经济的强烈制约.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中国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中国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期间养老保障制度的统称,可以概括为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的集体保障,包括家庭养老、五保供养、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其中,家庭养老是主体,其它部分为补充.政府多次提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为主,但家庭养老保障不等于家庭自我保障,家庭养老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以一定的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决定家庭养老的存在和性质,集体经济决定家庭保障的性质是集体保障.五保供养、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补充,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的一部分.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形成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民的生、老、病、死在农村基层主要依靠集体经济力量来提供保障.同时,由于国家集中主要财力物力用于工业化建设,农村集体组织成为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费用的主要承担者,农村养老保障突出强调的是集体的责任.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这一时期农村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国家对家庭养老保障措施是以社会救济为主,没有养老保险政策的建立.此阶段是保障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人、无生活来源的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使得他们生养死葬都由国家负责,养老模式有集中供养、分散供养、亲友供养等方式.而普通农民家庭采取集体平均分配的款粮和自留地的方式,实现家庭养老.

三、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期

——经济转轨时期的社会保险探索1978年我国开始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以 政府开始放权,扩大地方政府自主权,第二阶段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此相适应, 的放权使得新兴的经济主体更多分享了经济增长份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制度安排.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平均分配的方式,土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保障,这一时期农民家庭的经济保障功能得到了恢复,农村家庭养老有了经济保障,人民公社经济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经济.集体经济基础被摧毁,养老方式由集体保障变为家庭养老,其他养老方式亦在发展之中.

从养老保障制度来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自改革开放之后,相对城市养老保障,农村养老保障政策法规不仅数量有限,都是原则性的规定,没有细致性、制度性规定,而且农村养老保障不被重视.再有,改革开放后,除以集体经济来保证五保户老年人的生活外,其他大多数情况下依靠家庭养老.农村养老水平较低.

四、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期——1992年后的社会保险制度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会议决定建立和我国目前生产力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1991年1月,国务院决定由民政部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同年6月,原民政部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保险基本方案》,确定以县级为基本单位开展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从此之后,二十多个省市开展试点,保险费用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给予扶助,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从1993年到1995年,国务院成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相关制度陆续出台.1995年10月召开了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提出了适度地在能建设农村养老保险的地方,建立地方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争取在2000年建立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998年,九届人大通过的政府改组方案中,建立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的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基金,大力推进城镇养老保障方式的同时,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历史沿革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企业历史沿革范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农民消费影响
摘 要:在经验性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农民生活消费支出水平的提升这一假设。基于2001-2012年的31省市面板数据。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与
摘 要: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且随着家庭规模缩小化,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愈演愈烈,养老服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和严峻。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化养老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究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

公共服务均等化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公共服务均等化条件下,城乡养老保障服务要体现公平性,农村的老年人的生活要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农村养老保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