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区域经济合作论文范文写作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路径选择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区域经济合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路径选择,该文是关于区域经济合作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区域经济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经济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生态经济论文选择的力量论文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摘 要 京津冀区域经济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但概念化的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合作依然处于表面的务虚阶段,实质性的务实难以取得较为乐观的进展;地区合作无法深入,区域竞争力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继续探讨京津冀地区在地缘经济进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后所提出的解决路径,都将会对区域一体化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新的经济常态下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甚至是推动政治形态领域的变革.

关键词 京津冀 经济合作 问题 对策

自“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提出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开始推进,尽管进程缓慢,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一体化趋势的逐渐明朗,京津冀三地的职能分工也逐渐明确.北京为第一阶梯,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天津作为第二阶梯,与北京的发展形成配套,承接产品输送等方面的物流以及在其承受范围内的北京第二产业的转移.同時,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如滨海新区.河北作为第三阶梯,既能承接京津两地的产业转移,也为京津两地提供了劳动力、能源资源以及相应的原材料的支持.在环境保护上作为北京的生态防护区,同时又担任京津两地的“粮袋子”和“菜篮子”,为河北的现代农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一、京津冀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现状

在第一产业方面,河北省地域广阔,有着充足的土地资源支撑农业经济发展,且河北省的农业以蔬菜、水果以及畜牧为主,而这三类正是京津两地在第一农业的产品需求上最为旺盛的.根据相关统计,来自河北的农产品分别占据了北京和天津农产品总需求量的90%和60%.随着京津两地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而带来的对空间的需求,势必会压缩第一产业的发展空间.因而,这两地的第一产业很可能会退出当地舞台,原来存在的高产业化经营的第一产业方面的企业,会大规模向河北转移,形成合理化的产业分工布局.同时,这也会极大地提升河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将进一步拓展.

在第二产业的合作上,京津冀地区表现出了相比于其他两个产业更高的姿态.区域一体化在产业上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形式,即产业同构与产业异构.目前,京津冀地区呈现出产业同构与产业异构同时存在的情形.其中,产业同构趋势有所缓解,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加快,产业异构形势严峻.三地区产业之间未能形成相互衔接的产业链,产业间的紧密度低.

京津冀三地在第三产业的合作上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项目较少,主要集中在旅游业以及房地产行业上.随着一体化的深入,金融资本也在逐步深入.在未来的合作上,其应当逐渐开展在交通物流、科技通信、教育科研、人才交流以及生态环保上的合作,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第一产业为补充,第三产业为方向的系统性的产业合作格局.在第三产业的分工上,北京着重发展科技、金融、教育、电信与物流等行业,为津冀两地提供人才、技术与发展资金上的支持;天津也可从高新技术产业入手,突出房地产、金融保险与教育行业,做好第二阶梯产业承接者的身份;河北的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产业支撑以交通、邮电与旅游为主,发展层次低,但潜力巨大,为京津两地第三产业剩余要素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京津冀区域合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行政区划层面上的层级落差

“京津冀经济圈”包含了北京、天津、河北等三个行政区划,因而在对本地区发展的问题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在一体化的进程上还是主要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可以说,行政区划的不统一是影响京津冀一体化的最大障碍.由于行政区划的分立,三个地区之间发展规划不统一,缺乏总体协调,合作没有从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着眼.再加上“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三个地区也只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合作,无法在总体上形成一种信息与资源共享、区域间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更重要的是,北京既是国家首都,又是直辖市;天津同为直辖市,两者都为*政治局级,在政治地位上高于河北.三个区域的行政长官举行会议,河北的地位像是在汇报工作,其发展要完全考虑并受制于京津两地.同时在区域间关系上,北京与河北有着双重的行政关系,既是*与地方的关系,又是行政同级关系;而天津与河北同样有着双重的行政关系,既是行政同级关系,同时又是直辖市与地方的关系.复杂、重叠的行政关系严重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二)区域间整体的经济实力较弱

由于京津冀一体化起步较晚,且三地区位于北方内陆,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深入开放的格局.相比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开放地区,京津冀经济长期以来发展较为缓慢,国家政策支持较少,经济发展不顺畅.2014年,京津冀三地的经济总量为66465.5亿元;而2014年,仅广东一省便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GDP)67792.24亿元,珠三角实现地区经济产值57802.21亿元.京津冀三地的经济总量之和都比不上广东一省的经济产值,可见京津冀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发展差距之巨大.长三角以上海为增长极,从20世纪90年*始便形成了区域独特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浦东新区也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第6大都市圈.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不仅在经济总量上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两个地区,在发展的质量上也难以与这两个地区相比,虽然单位GDP消耗的能源位于三地区之首,但经济产出比较低,集约效应差,未能形成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经济增长极,并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经济区域.

(三)三个地区间经济吸引力落差大,加剧了发展差距

京津两地经济发达,在资源的配置上有着优越的地位,对生产资料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河北与之有较大的差距,其本身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人才、劳动力、资金等大部分被京津两地吸收过去,这对河北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京津地区并没有形成城市圈的扩散效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比较下的贫困.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于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环绕着北京和天津,分布着大量来自河北方面的贫困地区.其中,贫困村的数量达到3798个,贫困县的数量也有32个之多,形成了两百多万的具有低收入水平的贫困人口.这些坍塌式的贫困区域与北京大都市的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北京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环首都贫困带”的形成,表明一些相反的作用甚至在悄然发生.京津两地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天津在人均产值上已经超过了北京;河北的发展与这两个地区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越发严重,京津两个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特别是河北的辐射与扩散影响基本上不存在.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处于增长极位置的京津两地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发展,对其他地区进行支配的兴趣,远大于进行合作与提供服务,这是三个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

结论:关于对写作区域经济合作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困境突破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规模正在逐步的扩大,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京津冀的区域经济合作,京津冀地区由于存在诸多的不足还没有很好的发挥中国。

2019京津冀区域经济论坛在河北定州召开
由中国投资协会和河北省定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4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及项目投融资洽谈会”于6月29-30日在河北定州市国际酒店隆重召开。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路径探析
摘要: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度重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且这也是两国政府及学术界与实业界最重要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中。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经济比较
摘 要: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是中国三大区域经济圈,通过探索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并结合区域内部协同发展问题比较三大区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