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音乐对话论文范文写作 回归音乐本身再和音乐对话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音乐对话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1

回归音乐本身再和音乐对话,这篇音乐对话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音乐对话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对话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网北方音乐期刊音乐刊物音乐期刊

唐建平,一位低调行事、从未停歇的作曲家,用一部接一部的作品,慢慢沉淀出一个有分量、不可忽视的名字.相比同时代的作曲家,他更像是一位出仕的智者.对于他的了解,除了知晓他任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之外,所有印象似乎全部是通过作品而来:精致的琵琶协奏曲《春秋》、京剧元素的打击乐《仓才》、优美大气的歌剧《运之河》等没有过多的宣传,没有庞杂的牵扯,音乐成为我们与他最直接的“对话”,这份纯粹的、若即若离的关系,想来是一位作曲家对听众最珍贵的态度.用诗和远方谱写现实的残酷

唐建平是时间轴上永远前进着的作曲家.在当代作曲家中,他堪称“高能作曲家”,平均一年两部大型作品的创作量令人折服.而每部作品的质量,也从一篇篇乐评和听众反馈中做到到了最好的印证.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唐建平受国家大剧院委约,根据前苏联文学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著名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与编剧万方、导演王晓鹰等合作,创作了最新作品——大型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在原著面前,我是一位外国读者,一个中国人来写一部俄罗斯题材的歌剧,有很大的挑战性,”对于这部歌剧,唐建平表示,“一方面要有纯正的俄罗斯风格,一方面还要深含中国精神.”油画般白桦林的场景、演奏巴扬的小孩子、浓郁的俄罗斯风情音乐等从大幕拉起的那一刻,俄罗斯情调便蔓延开来.耳熟能详的《喀秋莎》《小路》等民歌融入咏叹调里被歌唱时,对于这份感动的理解便再无国界的限制.至于在这部歌剧中如何恰如其分地融入中国气质,唐建平笑言:“一定要好听,甚至要写做到比柴科夫斯基还好听.”一句看似玩笑的话语,却让笔者感触颇深.殊不知这背后需要多少积累:对于俄罗斯音乐风格、中国音乐风格的娴熟把握,对于剧本的深刻理解以及创作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等这位在作曲路上且行且思考的从容长者,把自己的气质和信念刻在了一个一个音符里.

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人们会感受到一种不似声的震撼.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有太多的苟且和无奈,尖锐激烈、惶恐畸形的声音似乎成为战争留给后人的第一记忆.然而唐建平笔下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却异常美好.音乐中有一种超越苦难的气质,给不堪回首的记忆添上了一丝诗意和远方的希望.这部歌剧即将在2016年夏季回归其故乡俄罗斯演出,并有望登上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也希望这份中国式的解读能够感动更多当地人,将这份超然之感传回故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谈到歌剧《运之河》的创作,唐建平的眼神中依旧流露出许多欣喜和怀念.“为了这部歌剧我两下扬州.2013年10月,我们在附近几个城市游走选择题材,当时恰逢隋炀帝陵墓出土,这个主题渐渐浮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在历史上,隋炀帝一向是暴君形象,他无情地把自己修建运河的愿望,建立在无数苍生性命之上的残暴做法,虽造福了世世代代,却因此留做到千古骂名.选择这样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作为歌剧的主角,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对此,唐建平表示:“歌剧的选题要特别慎重.我想选择的,一定是一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能够引起波澜的一个事件、一个人物.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它的艺术张力可以堪比《李尔王》《阿伊达》《纳布科》等西方戏剧作品.”诚然,歌剧中君主与大臣之间的复杂关系、臣与民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萧后作为一位女性存在的意义等等,都把戏剧张力最大化.唐建平说:“修建大运河带有浓郁的双重悲剧性.”编剧冯柏铭、冯必烈巧妙借用了经典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诠释了这部歌剧的主题:大运河陪伴了中华民族上千年,见证着民族的兴衰.它有造福千代的潜力,也有颠覆一个朝代的能力.

而对于隋炀帝本身的历史评价,唐建平与编剧并不希望对隋炀帝做任何歌颂抑或贬斥,而是将他还原到历史中,客观地描述这段历史记忆.“作为艺术家,选定的创作题材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哪个事件,艺术表现的目的一定要超越题材本身.这是我的一个很重要的创作观念.”对于自己在歌剧上的创作观念,唐建平随后解释道:“尽管艺术经典中的角色、那些王者、英才为艺术作品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艺术力量带给人们的震撼或者说最后沉淀在人们心灵中的珍贵,是艺术作品中承载的真、善、美的力量,这是艺术作品超越具体历史题材和人物历史局限而成为艺术经典最可贵的因素.”

歌剧《运之河》自上演后,收获了很多赞誉.2015年夏季走出国门,在日内瓦、布鲁塞尔、米兰等城市进行了巡演,将中国的声音传到了歌剧传统最浓郁的地方,这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时隔数月再次提起《运之河》,唐建平笑言,这部歌剧的创作像是有“神助”一样,充满了13、14等指向“1314——一生一世”的数字.2012年唐建平与江苏省演艺集团的工作人员相识,待2013年再次约谈时,希望2014年完成一部属于江苏的歌剧.天公作美,2013年隋炀帝陵墓出土,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歌剧题材的确定为创作提供了可能.另外,唐建平在写核心音调时.安排Do-Mi(1-3)指向阳光的一面,安排Do-Fa(1-4)象征命运的一面,如此的巧合便将“一生一世”的寓意永远刻在了《运之河》的音乐里.无巧不成《运之河》,这部歌剧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竟被排在了12月的13日和14日等凡此种种,《运之河》的存在有太多的神奇之处,这也许是一种天意,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它有一份使命般的意义等

说到创作中的天意与巧合,唐建平提到了2010年创作的清唱剧——《路》.受台湾著名诗人愚溪邀请,为其员工、好友青伦姑娘创作一部作品是早在2004年的事情.没有任何的了解,只有一首极其抽象的诗:“老照片把门锁封印,夜里小孩儿在啼哭等”500多句的诗文在形式上支离破碎,毫无头绪.直到2009年了解到青伦姑娘的些许故事后,这部思考多年的《路》终于在2010年10月12日通过邮件的方式递到了台湾.“完稿的那天,我早上四点多起来写了最后的一部分,后来他们告诉我,交作品的那天恰好是青伦的一周年忌日.对此我毫不知情,后来细想也觉做到这是冥冥之中注定会发生的事情.”唐建平说到这些时,眼神里多了些感慨,或许作品带给他的感动依旧强烈.而笔者除了被这份天注定的巧合感动之外,也为唐建平对待创作的认真与坚守所感动.如果没有他的创作和付出,这些美好的意外,又怎能有机会以另一种姿态感动世人呢?

结论:关于音乐对话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音乐对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青少年回归音乐教育本质的刍议
摘要:我国青少年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审美教育的轨道,专业化、成人化的音乐教育违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功利化的音乐学习更会伤害青少年的审美。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与实施
摘 要: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而开展的对话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收获语文知识,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因此,不仅要设定对话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当中开展。

演绎红色经典三大革命音乐舞蹈史诗其和平回归
摘 要:本论文聚焦于新中国历史上的三部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和《复兴之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在各自文本内容、艺术形式。

回归生活本身
无论从任何角度谈商业哲学,最终我们必须回到它的本源上去,这个本源就是——保有生活的意义。我们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讲起。我自己多次到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