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三个显著特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三个显著特征,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过程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突出的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鲜明的语言特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特征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3-0004-05

中国建党96年的历史,就是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在当前新的历史征程中,总书记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1],如何使大众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透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突出的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理论要对大众具有吸引力,为大众所掌握,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僵化教条的理论是无法实现大众化的.理论创新的过程本身就是使创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深入人心,不断为大众所理解掌握和运用的大众化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吸引大众,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在这一意义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保持持久活力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一个善于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这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中国建党96年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2]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样的理论“化”大众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党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特点的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等复杂形势的变化,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因为“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以及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1].在实现建党和新中国成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终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不断创新的理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和方向,从这点上来说,不断创新理论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时代和全局高度,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这些创新的理论包括:从奋斗目标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战略布局上,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发展观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文化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在外交上,明确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此外,还提出了经济发展上的“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等等.一方面,上述系列的理论创新,系统地回答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关注的三大基本问题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中国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进展;消除了人民大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困惑,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大众发自内心的信服.另一方面,以上系列的理论创新是围绕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梦”作为贯穿这些理论的主线,它的提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这是因为“中国梦”的提出契合了大众的需求,即“中国梦”把国家、民族、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过去、现在、未来连接在一起,在跨时空的范围内,每个普通大众都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也就是说,“中国梦”的提出契合了大众价值追求和话语表达的诉求.对于前者,就是用普通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化地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这种形式具体化了,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话语“隔断”,实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从学术话语向大众话语、政治话语向生活话语地转变,从而契合了大众的话语表达诉求;对于后者就是既聚焦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航船,又关注每个大众多姿多彩的生活,把宏观的国家、民族的价值目標追求与微观的个人具体的价值目标联系在一起,因而得到大众的认同和支持.

二、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号,就是时代的声音啊”[3]235.在这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立足于我们时代,解决时代出现的问题,才能推动社会的历史进步.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国内,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期、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突出期,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多重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一些领域腐败问题突出等等;在国际,如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等等.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考验着中国的执政智慧,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大众直接关心的现实问题.能否回答和解决这些人民大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关系到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的信心,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理论本身的吸引力外,关键要看这种理论能否回应大众的关切、解决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不回避、不遮掩,有担当,直面问题,深刻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大众关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仅靠理论的灌输和说教,其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必须坚持以研究、回答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1]总书记正是从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问题中,找出大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着手.在这些众多的问题中,人民大众感受最深刻、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一是抓队伍建设,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自身抓起,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重塑党在大众中的形象,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二是抓民生问题,就是不忘初心,解决民生问题,使大众过上幸福生活,使普通大众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马克思主义.

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当代中国流行文化
摘 要:当代中国的流行文化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每个人的言行和心理,但是当代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 要:现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重点问题,。

基于农民传统文化视角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摘要:马克思主义要更好地发挥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大众化。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植根于农民群体,具有深厚的平民特质,大众化内含于其中,可借。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维度主体机制和路径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根本问题,而“为什么人”、“为人的什么”和“怎样为人”三个问题则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的密切相关的三个环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