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佛教生死观论文范文写作 佛教生死观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佛教生死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0

佛教生死观对青少年生命教育,本论文可用于佛教生死观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佛教生死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佛教生死观论文参考文献:

佛教生死观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杂志廉洁教育论文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自杀、杀人、悲观厌世、迷惘混沌、人际冷漠等各种“生命乱象”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中逐渐增多,凸显了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尽管生命教育逐渐受到了学校重视,但我国的生命教育还存在内容简单等问题.因此,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内容需要充实.在这方面,佛教关于认真对待生命与死亡、崇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生死观;青少年;生命教育

一、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基本状况

(一)生命教育简述

生命教育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生命价值提升,最终使受教育者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生命教育的宗旨是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境界

[1].

(二)我国青少年生死教育的匮乏

青少年会面对死亡,青少年也渴望了解死亡,但大多人还是认为凡是涉及到死亡的课题都是消极的、灰暗的,应该让孩子远离这些东西[2].于是,我国的青少年教育便把死亡课题尘封,把死亡与青少年远远的隔离起来,让他们偏离真相,甚至连教育者自己都不相信真相确实存在,好像是不让青少年接触,不跟他们谈论就可以避免其对死亡的恐惧,就可以消除死亡的负面影响了.正如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所说的那样:“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认为死亡就是毁灭和失掉一切.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惧死亡,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3].

不可否认的是,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触碰到与死亡相关的事件.如家人离世、同学死亡以及意外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群体性死亡事件等,有一些就发生在青少年身边或者自己身上,而有一些则通过媒体等途径非常直观地呈现给青少年.那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如此*地暴露,通常会给青少年带来非常大的心理震撼,让他们对死亡产生了极大困惑、焦虑和恐惧心理.然而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缺少甚至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生死教育的意识,那些尊崇生命的口号,没有实际的内容,只能让生命变得贫瘠.家庭和学校既没有给青少年提供足够的机会来进行引导,以缓解这些问题给青少年造成的困惑与恐惧,也没有抓住时机对青少年进行生死教育.青少年对死亡的困惑和焦虑得不到解决,要么憋在心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要么寻求其他解决之道,获得一些被歪曲了的错误的生死认知.

经调查发现,青少年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大众传媒获得相关的生死知识.而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两大主要场所,家庭和学校提供的生死知识竟然只占到了青少年获得生死知识途径的20 %[4].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死亡课题因为其特殊性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都不能回避的.正如江西师范大学的郑晓江教授曾在《穿透死亡》中指出的那样:“一个回避死亡问题的人,永远也不会真正地成熟;一个不能面对死亡问题的民族,永远也不能深刻,自然地就无法真正解决生存的问题.”

[5]

二、佛教生死观

(一)佛教与儒、道教生死观的区别

从三大教的生死观来看,儒家讲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生命有限,但精神可以永存,只要道德学问的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并主张有一个外在的、超自然的力量实体来主宰人的命运;道家则提出“生死气化,顺应自然.”认为生、老、死都是自然而然的,死不过是安息,生是气之聚,死便是气之散,同时倡导由一个外在必然产生或依靠自我的修道而达到长生不老[6].不难看出,儒家和道家都是在告诉人们不畏死亡.不畏死亡纵然是好事,但太过于忽视死亡,这对于现世懵懂地看待死亡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或许会因为迷惘、猜疑以及好奇,反倒助长了其对死亡的一些憧憬.而作为在中国流传范围最广的教法,佛教以其不同于儒、道轮回的生死观,对死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死亡的本质,督促人们在活着的时候思考死亡本身,以更好地反思活着应该做的事情,这似乎要比儒、道的生死观略胜一筹.

(二)佛教对生死的基本观点

佛教认为,人们因为未知的痴愚、盲目的贪爱等无明的缘故,将自己的安全感和生命寄托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物质上,让自己躲在肉体之中备受折磨,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而最后多是带着遗憾和悔恨投身到下一痛苦的有形生命轮回中.如果一个人能够洞彻自己的本心,了解安详的死亡会换来真正的解脱,了解真正的解脱是不用再加入痛苦的轮回,尔后在心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安详,便能从容地生活下去,最后带着了脱生死的安然投身于永恒的无形生命.这样看来,佛教生死观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地在于生前或死后,而是在于生命个体的永恒归宿,教导我们为了死得好而活得好,而死得好又是为了轮回被超越,不必不再进入痛苦的人世流转.

佛教有轮回观和超越轮回说.轮回观是告诉人们死亡不是生命的消亡和终止,而是一期生命的暂停和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是一种延续.这种延续,首先,放在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来看,就不能再狭隘地理解为一个人的生命在来生还能继续,而应该看作是几代人不断地传承.其次,一旦重复这一期的无明(痴愚、贪爱、物欲横流等),那又将是几代人痛苦的轮回,所以产生了超越轮回说,即要求人们离开肉体轮回,用这一世优质的生命创造永恒的无形生命——不再轮回到有形生命(肉体)的生死流转之中.至于如何创造,便依赖于这一期如何死去,就是要让人们为了死时的安详,重新思考自己应当如何去活,如何在活着的时候培养安详.

(三)佛教的生死关怀

佛教的生命观不是只谈有形肉体的出生与死亡,还包含无形生命的存有.佛教最关注人的有形生命,致力于人的生命体验与生死关怀,指引人们洞察生命的本质与彻悟人生实相[7],体会到存有的苦迫纷乱与生死流转,都是身心五蕴和合下的我见与执着,而佛教的最大特色,就是要解脱众生一切存在之苦[8].

三、佛教生死观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启示

结论:关于佛教生死观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佛家关于生死的禅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博物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作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自教育事业改革之后,突出了素质教育的主题,素质教育是当代青少年必修的课程,而博。

青少年校外教育
摘 要: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的事,而只有在完成学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才能够真正的贯彻教育,从而也才能够全面的推动青少年的成长、发。

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
摘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被广泛引入大学生的课堂教育,它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面对大学生因生命意义缺失而产生自。

青少年素质教育中融入财商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只强调智商和情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财商教育,让理财教育成为学生在学校中的必修课,以培养其正确的财富观,提高其财富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