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高校毕业生论文范文写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探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高校毕业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探析,本论文为您写高校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高校毕业生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毕业生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调查方法国家级期刊的查询方法统计源期刊是什么意思毕业生发表论文难吗

摘 要: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大学生就业也由统包统配向自主择业转变,高校就业率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从而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校实际的就业状况和办学水平,使之能够促进高校教育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就业率统计方式的形成、演变过程及现行就业率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就业率统计方法的改革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8)04012705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次贷危机更让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一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职业前景的直观反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市场的适应性,已经成为社会和高等教育消费者判断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最直观的工具,成为衡量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评判一所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现行的就业率统计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因此本文对我国就业率及统计方法的发展演进过程及具体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沿革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就业.实行国家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在国家包分配的计划经济年代,大学生全部就业,不用统计就业率.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要靠学生自己找工作,国家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高校开始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初期,就业方式演变的情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逐步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我国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也经历着一系列的改革,开始出现了“供需见面”的初级模式,并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1985年5月颁布了《关于改革教育体制的决定》,认为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已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和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兴起的形势,提出了改革大学招生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要求,这在政策和机制上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1989年3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方案》,开始了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主导,推荐和指导毕业生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毕业生的改革,使得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出现成为必然.

1993年2月,根据和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目标,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实行大学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3年春季,北京等地高等学校毕业生开始通过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落实用人单位.与改革同步出现的现象是至 1993年8月,全国还有8 000多名毕业生没有落实工作.[2]

随着“自主择业”改革的不断深入,1997年全国高校就业制度的全面并轨,国家教委1997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在该规定中,用人单位应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签订毕业生录用协议.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不能及时落实工作的状况日益突现.可能是由于当时毕业生的总体规模较小,而那些暂时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在大学生相对较为稀缺的时期也更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在这段时期里,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中期,开始引入就业率统计

就业状况主要通过就业率来体现,就业率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时,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由国家分配转向市场配置后的新事物.在国家包分配的计划经济年代,大学生就业不用统计就业率.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大学生开始自主择业,特别是从1998起,大学毕业生数已经达到100万人,在当时已经是一个较高的水平.国家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高校开始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

从1999年的高校招生规模大扩展,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开始呈现多元化、大众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等特点,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统计体系已不适应现实需要.1999年,国家教委首次公布教委所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对于统计就业率的原因,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毕业生就业处给出的解释是“要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公布就业率就是对各高校办学质量的督促”.具体的统计方法:

就业率(%)=〔(毕业生总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其中:待就业毕业生人数包括截止到该年度6月底仍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和已申请不参加本年度就业的毕业生人数.

在计划经济年代,每年6月底是应届大学生毕业离校的日子,离开学校就意味毕业生都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进入市场经济年代以后,学生要自己找工作,能否在6月底毕业前就找到工作就成了一个未知数,就业率的统计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之中,因为统计就业率的时间以计划经济年代毕业生就业的日期为标准.而随之而来的持续扩大的高校招生规模,更给就业率统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国家实施就业率统计后,对就业率重要性的认识过程

国家教委公布教委所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后,对就业率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在200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教育部吕福源副部长明确指出“一定要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高校,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2002年大学毕业生达到145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26%, 2002年2月,教育部等四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意见》在强调前些年度提出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措施的同时,更是提出了诸多的新的对策:如鼓励大学生到基层、西部就业,解决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制订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等.同时在《意见》中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大学办学资源的分配直接联系起来,首次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学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将就业率与招生数量结合起来.2002年国务院的19号文件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而在2002年9月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更是将大学生就业率与招生、经费投入、高校评估等挂钩.

2003年是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生达到212万人,加上当时受到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学校扩招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将某一高校或地区毕业生就业率和高校设置,专业设置、招生数量、高校教学工作评估、新增硕士、博士点等工作适当挂钩,引导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同样地,部分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同时,更是将经费划拨、工作评估与就业率结合起来,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各高校要实施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与就业工作后位“两级谈话”制度.[3]

结论:关于对写作高校毕业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探析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了地方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在学生方面,要转变就业。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对作品的解读,包括字词和意境的揣摩,情感思想的剖析,以及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的理解把握等等。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需要在掌。

民办高校薪酬体系中的教学工作量统计方法分析
摘要:通过对数据研究显示,大学教师的工作主要由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部分的工作量的分配将其工作效果产生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探析
摘要:如今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高校大众教育的普及化使得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以及高校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够强等原因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