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写作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概念的再澄清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概念的再澄清,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教育期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系统中的两大基本构成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学科初创时,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认识还不够透彻,因此从哲学上引入了“主体-客体”概念.这种引入可以弥补学科建立之初人们认识上的不足,帮助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关关系,但是不能代替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具体内容和概念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对“主体-客体”概念的运用,要在厘清哲学上的主客体概念及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概念的界定基础之上,遵守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坚持“三个看待”:客观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运行逻辑、用矛盾分析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的互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5-0091-05

一、主客体概念分析及具体运用

(一)哲学上的主客体含义及其关系

1.主客体的含义.在哲学史上,“主体”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如亚里士多德“以‘主体’表示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1],马克思讲的“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2]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主体”的第二种用法是在认识论意义上使用,这时的“主体”(subject)是与“客体”(object)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是“有头脑、能思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1];而“客体”是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即同认识主体相对立的外部世界”[1],“同一对象,对于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部分成为它的客体.主体和客体都具有多种形式.主体可以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等,客体可以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以及物质形式、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客体,还包括主体的对象性活动和作为认识、改造对象的自我”[1].

2.主客体的辩证关系.根据《哲学大辞典》,“主体和客体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主体和客体“首先是物质实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含着意识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正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中,改造着客体,同时也改造着主体.主体和客体的这种相互作用,使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被人的思维逐步揭示出来”[1].黄枬森老师认为“主体和客体首先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其次是认识中的主体和客体,再次是评价活动的主体和客体”[3].具体来看,“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可以这么概括:

第一,相伴而存,不可分离.“主客体”不是空头概念,而是包含着一定的实体和关系的.在这种关系中,主体和客体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辞书上的解释方式也可以看出,不能单独定义主体或客体.因为在逻辑上,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对偶的概念,相伴存在,没有脱离客体的主体,也没有脱离主体的客体.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客体是可分的,比如黄枬森老师说:“当我们谈到具体的主体和客体时,主体不可以离开客体,而客体却可以离开主体,这也就是说人离不开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可以离开这个人”[3].细看起来这种观点其实也有不完善之处,因为主体和客体是在二者的“关系”中存在的,客体如果离开了作为它的主体的人(丧失其作为“对象”“客体”的属性),它的实体(即具体所指)虽然不会因此消失,仍然会独立存在,但是它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客体”了,因为这种关系链条已经断裂了.正如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所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2].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实体,这个“客体”所指称的物(或人)可以离开主体,但是作为主客体关系中的“客体”却离不开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体”和“客体”是不可分的,所以不能离开“客体”孤立地谈“主体”,或离开“主体”孤立地谈“客体”.

第二,相互影响,相互融通.黄枬森老师在分析主客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时讲得十分生动,对于理解两者的互动有积极意义.他说“主体之所以是主体,是因为它离不开客体,并能反映客体、改造客体;而客体之所以是客体,是因为客体能丰富主体、加强主体等主体性离开客体越远,其特征、功能、内容只会越弱、越贫乏,因为主体的内容归根到底是从客体来的”[3].

主体和客体是有相通性的,这种相通性是指主体和客体相互包含着对方的某些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前者看,客体的状况会影响或限制其主体的主体性发挥,而且以人为实体的客体本身又具有很强的主体性,与之相应的主体对其客体而言也具有对象性和客体性,因此它们相互包含着对方的某些属性.从后者看,排除马克思的人物关系中主客体关系的异化情况,当主体在作用于以人为实体的客体时,它自身又可能会成为其客体实践、认识和评价的对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原来的主体就变成客体了,而客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主体了,这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第三,适度区分,有所差别.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伴生、相互依存和相互融通并不能否认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区别明确性和两者概念界定的确定性.在特定的“主体-客体”关系中,两者有着明确的界限,不能随意改变主体和客体具体所指(实体)及二者的关系,因而在运用它们分析问题时必须对其适度区分.

(二)哲学中的主客体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运用

1.哲学概念在具体科学中的作用方式浅析.首先,哲学概念是抽象的,具有极大的统合性,可以简明地展示逻辑脉络.像“主体-客体”这样的对偶概念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思维方式,它内在地包含了许多判断和推理,对它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具体科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但是如果不加区分,简单地引入哲学概念或者错误使用,反而会限制学科的发展.其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可以从根本上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但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是有一定边界的.具体科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哲学,即使对同一哲学在具体科学的不同发展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它.比如中世纪末期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对物质世界分门别类地研究,因而与辩证法相对的形而上学便具有时代合理性.

结论: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摘 要:对公民按照政治秩序进行指导及塑造的过程称之为政治社会化。大学生在所有社会公民中是属于一个特殊群体,所有在进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比较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都意识到,只有积极地融入到世界中去才有发展的机会,固步自封没有出路,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意识形态领域。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策略
中学是国家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由于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备受青少年的青睐,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