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依法治国论文范文写作 依法治国现实藩篱和实现路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依法治国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依法治国现实藩篱和实现路径,本文关于依法治国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依法治国论文参考文献:

依法治国论文参考文献 依法治国论文3000字论文路径大学生理想和现实论文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根源于中国法制建设的现实经验,其中,有关“法治”和“人治”的经验教训以及“权大”和“法大”的激烈争论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困境,这些困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实践根源.面对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现实藩篱,理清依法治国和社会制度改革的逻辑关系,探寻依法治国促进中国法制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提出依法治国的制度因应,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和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国家;现实困境;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6)03-0075-0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 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导之下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五大原则和六大任务[1].十八届四中全会是 执政历史上首次以法治为主题的 全会,《决定》则是 针对有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性宣言和纲领性文献,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划时代的、建设性的里程碑意义.

一、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始终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相生相伴、相互促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法治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的时代背景就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新情境、新任务之下,党和国家也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是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回顾历史,梳理我国依法治国和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大体经过了两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一阶段为法制初建、遭遇重创的阶段

1949年9月,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据此组建成立了 人民政府,并且规定了 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具体职权和运行程序.1954年9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以社会主义和人民 作为两个原则,具体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等内容,确立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制基石.但是随着之后左倾思潮的兴起、阶级斗争的泛化和反右运动的扩大化,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砸烂公检法”的恶劣影响,新中国初建的法制事业遭受严重摧残和重大挫折.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若干重要成就,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总体上仍然处于“人治”而非“法治”的阶段,掌握政治权力的少数个人时常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和政治的关系未能得到正确处理,加之国家社会生活中过分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法律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政治权力时常超越于法律之外肆意滥行,我国的法制状况呈现出明显的虚无主义倾向.

(二)从1978年至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和改革开放并行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建设成为改革建设的内在构成部分,形成了以改革推动法治建设、以法治建设保障改革开放的良好互动格局

从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改革起点的国家制度建设开始,我国就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法制工作基本方针,并且在这一基本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将立法工作作为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工作,以此为“有法可依”奠定了基本的法制前提[2].1979年,我国制定了新时期的七部重要法律,为新时期的法制建设奠定了良好开端. 《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首次提出了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法制建设步入新的历史阶段[3].1982年,颁布实施了新《宪法》,《宪法》在坚持社会主义国体、政体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把公民权利和义务提到国家机构之前,并且完善了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相关基本法律制度,为新时期的依法治国确立了基本精神理念和法制保障.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用“法治国家”的概念代替了“法制国家”,这是有关依法治国观念认识上的飞跃. 同志提出了“没有 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新命题,指出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和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各项事业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顺利发展.”[4]1999年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依法治国被写入中国现行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 、法治、人权”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明概念,指出发展社会主义 政治的根本要求在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 政治和政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高度认可和重要定位.2007年,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全面、具体、重要部署,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法治应当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指出要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报告中,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把法治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予以战略部署.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制定了实现这个总目标的五大基本原则:坚持中国 的领导、坚持人 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五大体系,亦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提出了秉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大准则,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任务[1].这是我党在法治建设历程中的一个新的飞跃,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南.《决定》有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纲领、总目标和总任务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和长期的历史传统,《决定》内容从根本上源于我国法制建设的现实经验,是我国法治建设事业的继续和延续,同时也把我国的法治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阶段.

结论:关于对写作依法治国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依法治国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
【摘 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了准确的战略定位,包含着中国。

新常态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路径选择
摘要: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

依法治国思想现实意义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兵战术了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和经验并提出一系列有关依法治国的新观点,新。

论市场经济形势下依法治国道路之艰辛
摘 要: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劳动者在工作或视同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