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空巢老人论文范文写作 空巢老人心理特征和多元社会干预机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空巢老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空巢老人心理特征和多元社会干预机制,关于免费空巢老人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空巢老人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空巢老人论文参考文献:

空巢老人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杂志大学心理论文社会心理学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导 读:老龄化时代的家庭“空巢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已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回顾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特点,并结合现有的心理学理论和干预手段,探讨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对策,包括改变个体的信念认知、增强家庭的情感维系、强化社会的心理干预等.

一、前言

上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且人口老龄化还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由于现代社会成年子女倾向于独立生活,许多老年人因此与子女分开居住,空巢家庭的比例显著增加.资料显示,目前城乡空巢家庭数超过老人家庭总数的50%,部分大中城市甚至达到70%.这就产生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空巢老年人.空巢老年人既要经历从中年到老年的转变,经历从工作到退休的社会角色转变,还要经历从家庭核心(或群居家庭)到家庭附庸(或空巢家庭)的转变,如果转变过程中发生适应困难,很容易引发身心问题.而随着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空巢老年人的健康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回顾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特点,并结合现有的心理学理论和干预手段,探讨解决空巢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对策.

二、空巢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我国学者对空巢老年人和非空巢老年人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总体来说,非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夫妻同住的空巢老年人次之,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同时,空巢老年人和非空巢老年人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空巢老年人情绪与情感的演变

1.情绪:失落感和孤独感突出

虽然老年人经历了数十年的人生沉淀,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刺激事件时情绪状态一般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因外界影响发生较大的起伏波动.但是老年人群中常常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消极情绪,需要予以关注,而对于“空巢”老年人,失落感和孤独感尤为突出.

首先是失落感.老年人体验着各种的“丧失”,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健康、容貌、配偶等的丧失,这些“丧失”都是激发老年人失落感的重要刺激,而对于“空巢”老年人来说,子女不在身边更加重了他们的失落感.对于子女在身边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可以有子女的陪伴,可以在与子女互动的行为中体现自己的某些“权力”,同时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如照料子女日常生活等).而对于空巢老年人来说,他们在面临着各种“丧失”的同时,不仅没有子女的陪伴,无法分担“丧失”带来的消极感受,而且无法寻求角色转换的“着陆点”,从而造成强烈的失落感,即心理上感到有所失去,有遭受冷落的感觉.

其次是孤独感.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社会很少出现过去那种几世同堂的现象,子女更倾向建立自己独立自由的空间,从而造成越来越多的“空巢”现象.有研究者发现,在情感性孤独感这个维度上,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空巢老年人.[2]老年人在退休后本就人际范围变窄,人际交流的频率降低,再加上子女不在身边,从而产生了封闭的心理状态,感到孤寂、被遗忘或被抛弃.同时,他们的喜怒哀乐没有人分享,正常情绪找不到发泄途径,久而久之,过分压抑容易造成抑郁心理.中国自古以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而现*念中许多年轻个体或家庭寻求自己的独处空间,空巢家庭的高速扩张与传统观念上的冲突,造成空巢老年人无法及时适应这种不协调,从而引起他们心理上的消极反应.

还有其他情绪反应.与非空巢家庭相比,空巢家庭的老年人还有其他的情绪反应.如周荣山等人通过对600例空巢老年人和600例非空巢老年人研究比较发现,空巢老年人中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空巢老年人.[3]李金晏通过对社区210例空巢老年人和200例非空巢老年人研究比较发现,空巢老年人在过分担忧、莫名感到害怕两方面显著多于非空巢老年人.[4]“空巢”是家庭结构的一种变化,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由于老年人适应力下降,最初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和不适应障碍,严重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尤其在传统的团圆佳节,我国传统观念中合家欢聚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些消极情绪会更加强烈.

2.情感:主观幸福感逐步减弱

情绪具有情境性、暂时性,而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能够代表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进行情感性评价的主观幸福感.我国老年人整体上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较高.但仍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他们对幸福的体验较多的是消极情感.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主要受到人格特征、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主观因素和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家庭生活及经济收入等客观因素影响.[5]对于空巢老年人,尤其缺失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亲子支持.有研究者对我国北京等四省市288名老年人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亲子支持通常影响老年人的自尊感、孤独感和亲情感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6]可见,子女给予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很大影响,并且老年人接受子女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大于老年人给予子女的社会支持.由于“空巢”家庭中老年人与其子女产生的空间阻隔,造成老年人与子女间的言语交流和行为互动较少,在接受子女的社会支持的频率和质量上势必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主观体验.

空巢老年人情绪情感上更脆弱,更加渴望外界的支持与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这些心理问题归纳起来称作“空巢综合征”(empty nest syndrome).[7]空巢综合征可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的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发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生理疾病.[3]可见,无论是心理健康还是生理健康,老年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社会空巢化的消极影响.

结论:关于对写作空巢老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爱空巢老人视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城市低龄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与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研究以低龄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低龄老人失落感与孤独感较低,心理状况较好;低龄空巢老人与低龄非空巢老人在失落感和孤独感上并不存在。

空巢老人媒介话语建构和社会成因分析
摘要 报纸媒体对“空巢老人”话语的社会建构中隐藏着不同机构和话语主体在这一议题上的话语权力分布与话语分歧。这一话语格局既是现实社会生活在报纸媒体。

丹东地区养老院内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摘 要:目的了解养老院“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现状。方法通过对养老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养老院内空槽老人的心理问题。结论呼吁养老院的护理工作应在积。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人力资源开发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了老年人口数量迅猛增加。而近些年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工作,形成了地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