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解释学论文范文写作 解释学本体论转向下教学四重对话关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解释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7

解释学本体论转向下教学四重对话关系,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解释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解释学论文参考文献:

解释学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查重修改技巧论文改重技巧教育教学论坛期刊小论文查重

摘 要:解释学本体论转向引起的理解观流变对教育场域产生较大的启示作用.文章先后阐述不同理解观所蕴含的特定教学关系,剖析解释学本体论转向背后的教学论意义,从解释学中“作者-读者-文本”三者理解关系的突破转变重新审视教育中的“教师-学生-知识”间的教学关系,阐明教学实体间不是对立的本位关系而是双向的对话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解释学本论转向下的教学四重对话关系,既师生间的建构性对话、生生间的启示性对话、人和知识的理解性對话和师生自我的反思性对话,以期为今后教学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18)02011006

关键词:解释学;本体论转向;理解观;教学对话关系

Abstract:The change of comprehension concepts caused by the shift of hermeneutic ontolog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ducational field. First state the specific teaching relation contained in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view, and analyze the teaching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the hermeneutic ontology turns. The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eacher-student-knowledge” in teaching by analyzing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uthor-reader-text” in hermeneutics. The teaching relationship should not be opposed but the dialogue relations. On this basis, discuss the fourfold dialogue relations in teaching under the turn of hermeneutic ontology:the constructive dialogue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 the enlightening dialogue between the students, the understanding dialogue between people and knowledge and the reflective dialogue between people and themselves. We hope i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在解释学的发展历程中,关于“理解”的观点经历了从“作者中心论”到“读者中心论”再到“文本中心论”的演变,“作者-读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西方解释学多元化的解读趋向,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洗礼逐渐在哲学解释学的理解关系中找到一条融合之径.然而,不同理解观的流变也呼应着不同教学理念的变迁,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观到后来的“学生主体”学习观、再到现在的“知识本位”认识论,教学实践中实体间的教学关系和主体性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借鉴解释学理解观,厘清教学场域中的教学关系或是一条可行路径.

一、解释学理解观之流变和教学关系意蕴

“理解”是解释学哲学的中心话语,在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对“理解”的认识经历了从方法到方法论再到本体论的转变.[1]47纵观理解内涵的演变轨迹,关于理解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有研究者分别称之为“复原说”“创造说”和“实用说”[2],这三种观点分别以“作者”“读者”“文本”为理解方式的重心.联系教学场域,这三种理解观点也恰好影射了三种主流的教学关系.

“复原说”认为要想理解一个文本应该把握作者的思想,文本的意义是具有客观性的,它不取决于读者怎样解读,而是作者赋予它意义.施莱尔马赫作为普遍诠释学的集大成者,认为由于作者和读者在时间、语言、历史背景和环境上的差异(也就是“偏见”)将形成误解,造成主体间交往的中断,因此,解释学就是一门避免误解的艺术.[3]73并且他认为理解只是对作者意图的重构,不涉及作品的真理内容,理解是双方对关注的东西达成一致意见.这种观点本质是一种预设静止的客观主义思想,认为事物的本原是其创造者决定的,追寻真理就是追寻作者的本意.延伸至教学领域,其中“教师主导”的失衡现象就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教学形态,把教师权威放在不可撼动的高位上,要求学生时刻“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样一来,学生很可能会沦为被动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的见解也会制约学生的高度,学习就成为了机械静止的复制过程,这明显不是教学的应然形态.

“创造说”则恰恰相反,将理解的重心从作者转移到读者身上,主张这种“读者中心论”的学者认为文本的意义不是作者赋予它的,而是读者去创造生成的.胡塞尔提出:“语言的文义完全处于未决状态,唯有解释者的理解才能给予其明确的意义.”[2]尼采宣布了“上帝的死亡”,而由此观点发展出来的一种哲学流派——读者反应批评则宣判了“作者的死刑”,认为作者一旦完稿就和作品不再有任何联系了,读者才是作品意义的最终赋予者.[4]319这种理解观又把决定权转交到读者手中,过于强调读者的主观性,极易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这就正如教育实践中出现的简单“学生主体”倾向的教学现象,肆意抬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夸大学生的自由权利而漠视教师的规训职责,教师的缺位会使课堂变成没有主心骨的“一盘散沙”,同样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解释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解释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摘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就必然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效果直接决定课堂的效率。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对话【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0050-01语文。

记叙文教学中隐性对话的挖掘和设计
【摘要】本文阐述记叙文中的对话包括显性对话与隐性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并设计隐性对话,能帮助学生领悟文本含蓄表达的妙处,深入把握文章内涵。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要重过程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内容,本文针对传统概念教学中未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帮助。【关键词】初中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