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倦怠论文范文写作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调适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倦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2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调适,这是一篇与倦怠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倦怠论文参考文献:

倦怠论文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倦怠论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摘 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作为教师个体职业态度和行为发生负向变化的表征,在当前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等新形势的催化下愈加显著,其本质可归于高校发展认同的危机.基于社会、组织、心理、*等向度的倦怠根源分析,从制度优化、心理干预、*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探寻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调适路径,以为当下高校特别是创建“双一流”的高校面临的这一共性难题提供可能的范式.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认同;困境;调适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7)03-0088-06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和本质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及表征

作为长期职业工作相关压力的反应,职业倦怠是个体职业态度和行为发生负向变化过程中应对失败的心理表征.上世纪70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在《社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一词[1],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状态.之后,该概念的范围逐渐扩展到教育业、技术业和培训业,并传到欧洲及亚洲国家.1979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主席Wilard.Mc.Guire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教育之中,而当年年会的主题就是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作为教师身心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反映指标,是制约教师素质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国际心理学大会将教师列为职业倦怠的高发职业,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教师肩负着传承、创造、守护知识和真理,传播普世价值、实现社会化的使命,是人类神圣的职业.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教师也被视为大学实现基本职能和争创一流的首要资源和核心资源.当高校教师深处时代变革的浪潮时往往肩负的使命和担负的职责更加艰巨,任务更为繁重.同其他教育领域的教师职业倦怠相比,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也日趋彰显.全国性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教师职业认同危机和职业倦怠的出现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目前,我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特别是在国家出台人才新政策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战略新形势下,高校面临的竞争发展态势更趋显著.新形势对于高校教师群体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作为教师心理常态的职业倦怠也在新的形势下有着新的形态演变,特别是新形势引致的压力传导,是当前高校创建“双一流”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因实现职业角色的期望和大学结构间的差距而在长期的压力水平下逐渐产生生理、情感和价值衰竭等极端反应的过程.其具体表征为:首先是生理衰竭.高校教师常会因教学、科研的巨大工作量和巨大压力,身体长期处于深度疲惫、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下降、机能性工作障碍等“亚健康状态”,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其次是情感衰竭.这是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维度.在巨大的压力和身心疲惫情形下,高校教师往往会对工作的情感过度消耗,产生焦虑、空虚、厌烦等 情绪,热情度和奉献度以及对工作满意度降低,进而对学生缺乏责任感和同情感,对科研创新失去 ,对知识更新的兴趣降低,进而也体现为认知维度的衰竭.再次是价值衰竭.这是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表征和评价性维度,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产生对高校的价值疏离甚至背离,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度、自我效能、意义感和成就感降低,工作的进取心、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丧失教师的职业道德边界甚至“去人性化”和人格解体,极端情况下会产生挫败感、绝望感并可能产生离职、旷职及退缩甚至对他人的攻击行为和自杀行为,进而表现为人性维度的衰竭.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本质

“认同是一种处于历史变化之中的未完成的、具有过程性的,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可塑性的多元构成,其核心是‘我们会成为谁’”[2].表征为生理、心理和行为等系列应激反应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其本质上可归结为自我认同和高校认同的危机.其中,自我认同是高校教师个体特有的自我参照,也是以教师和高校各类群体间关系为 ,在高校认同水平上的自我尊重;高校认同是个体和高校之间认同,高校教师是一种身份的标记,而其“身份认同就是对其在社会(世界)中的位置和角色的确认”[3].正如涂尔干所论,在某种程度上,任何社会制度的“粘合”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个体使他们社会的价值观、规范和可接受的行为模式内化.同样,高校教师对高校的认同恰恰源于教师对所在高校对其赋予身份的认同,这些认同是通过高校教师个体、群体乃至和其他高校教师群体间的各种比较获得,其中包含表示法律地位的制度性权利认同和表示社会感知的心理性认同.

一般而言,高校教师总会争取积极的高校认同,进而获得身份的荣誉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共同的认同,人们在相同的心理特征上联系在一起,而且会采取一致行动来保持、维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认同.”[4]当然,也可能出现教师为满足自我尊重和实现需要去追求过度高校认同而引发教师群体间的敌意甚至冲突.职业倦怠现象背后或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或是对高校认同的危机,而产生认同危机感的教师会倾向于寻找其他途径重塑身份甚至脱离身份而获得令其自我安慰的身份荣誉感.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师个体自我认知和健康问题,而且还和社会环境、学校组织环境等有重要的关系.“教师的现实处境表现为多样性、负担过重和改变的有限性”[5].新形勢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时代变迁和教育变革特别是当前高等教育激烈竞争发展的态势是传导压力、构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困境的社会根源.尤其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他们的职业环境,同时也彰显了社会发展环境对于他们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对青年教师的量化要求以及营造的挑战竞争氛围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在高校中,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身份地位是个体在其社会生活中身份地位的一种缩影.”[6]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倦怠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冬天抑郁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摘 要: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人群,职业倦怠会直接影响对其工作认真满意程度,同时也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和学生成长成才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建设和完善分析
摘要: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是引导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导向因素,培育科学的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有助于更好地指引辅导员合理、科学开展日常工作,进而提升大学。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 要:面对市场化的社会大环境,教师职业道德丑闻时有发生。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现象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设意见,以期满足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关于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摘 要: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而。

论文大全